□ 张振立
我这人虽然属马,却无远驰之志,一辈子自得其乐,在平舆这块乡土上悠游啃食。像那些我熟识的乡间野菜一样,年年月月,稍有闲暇,便去寻访,不再有果腹之欲,而意在于寻芳品味。
舆乡最常见的是地菜。大作家们都说那叫荠菜。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一文中开头便写它,还记录了许多关于它的民俗,说:“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女作家张洁的《挖荠菜》更是被初中语文教材选用。但是,平舆人对此绝不苟同,一直都说地菜,绝不为它更名。至于民俗什么的,也全然不顾,只管剜来做菜吃。地菜的嫩叶焯水后可以凉拌、蘸酱或做汤、炒食,还可以熬成鲜美的地菜粥,气味清香甘甜,美味无比。因为地菜在舆乡到处都是,四季都能找到,四季都可食用,是最受乡亲们喜爱的野菜了。
野苋菜在舆乡也很常见,田间、地边、房前屋后等到处都是,生命力极其旺盛,大叶嫩头掐去之后,老根或枝丫处,新芽很快又生长出来,一场雨水过后,就是一大片,高大的棵子摇曳着生命的绿色,春夏之际随时可供掐食。野苋菜掐回家后,用沸水一焯,加盐即可食用,热炒后味道更佳。乡亲们又亲切地称它为“三斗谷”。因为旧时粮食产量低,家家户户都不够吃,大家就常用它来充饥,可顶三斗谷子之用。
灰灰菜春季很常见,但它的生命周期较短,到了初夏就老了,可掐食的周期比野苋菜短多了。灰灰菜幼苗和嫩茎叶可食用,掐回家后,用沸水焯后,再用清水漂泡,可炒食、凉拌或做汤,也可晾干贮藏。把灰灰菜用沸水焯一下,和肉一起炒,味道鲜美。也可拌入葱、姜、蒜、盐、味精和香油等,如果再加入一些辣椒和醋,口感柔嫩,味道更鲜美,营养更丰富。据说,食用灰灰菜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此外,全草还含有挥发油、藜碱等特有物质,能够防止消化道寄生虫、消除口臭。因此,灰灰菜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野菜,不仅为寻常百姓采食,而且登上了大都市饭店的餐桌。
还有狗儿秧和马齿苋。童谣曰:“狗儿秧,马齿苋,剜到篮里都是菜。”我小时候的伙伴不但会唱,还会掐。
狗儿秧名字俗,可它是鼎鼎有名的根生草药,《救荒本草》说它叫蒚子根、兔儿苗、秧子根等,《天宝本草》说它叫面根草、狗儿完,《植物学大辞典》称它为小旋花等。多年生蔓性草本,茎纤细,缠绕或匍匐。舆乡人可不管它药用不药用,只管在春天掐它的嫩叶,直接下到锅里,和面条一起吃,鲜嫩光滑,很可口。至于如何当药材用,估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一问三不知。
马齿苋春末或夏初多见,都是匝地而生,茎平卧,伏地铺散,枝淡绿色或带暗红色,肥厚,似马齿状,故名。因为耐旱耐涝,生命力顽强,俗名又称“晒不死”,嫩茎叶可作蔬菜,生食、烹食均可,柔软的茎可像菠菜一样烹制。马齿苋茎顶部的叶子很柔软,可以像豆瓣菜一样烹食,可以用来做汤或做沙司、蛋黄酱和炖菜,可以和碎萝卜或马铃薯泥一起做菜,也可以和洋葱或番茄一起烹饪,其茎叶可用醋腌泡食用。马齿苋用沸水焯后挤出水分,可以炒食、凉拌、做馅。不过舆乡人不喜欢麻烦,最喜欢用它做蒸菜,掐回家后拌面蒸熟,加蒜泥和香油,味带微酸,很好吃。
和春天的麦苗一起在麦垄间生长的麦石榴,农历二三月份长成细长粉嫩的叶子,拔回家掐去根茎,用沸水一焯,拌上食盐即可食用。它四五月份成熟的果实很像一个个浓缩版的小石榴,故名之。
枸杞芽又名枸杞头、枸芽子、甜菜头,即枸杞的嫩梢儿、嫩叶。舆乡人不种枸杞,枸杞在舆乡多野生,沟渠、田边、道旁自主生长。初春,枸杞初生嫩芽,三四月份嫩苗长成,又称枸杞头或枸杞芽,能清火明目,民间常用来治疗阴虚内热、咽干喉痛、肝火上炎、低热等。《食疗本草》中记载枸杞头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和去虚劳等作用。舆乡人喜欢直接掐来大把嫩头,用沸水焯后,加盐和调料即可,略带苦味,后味微甜,十分爽口。
鹅儿食又名蒲公英,因为刚孵出的小鹅特别喜欢吃,故名。因开黄花,又称黄花地丁。食用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之效用。剪子股又称剪儿股、镰刀菜,比地菜头多棵子大,鹅鸭都喜欢啄食。二者皆可连根剜回,洗净用沸水焯,冷调、热炒皆可。
野葱蒜又名野蒜或野葱,它的根茎有点儿像微缩版的大蒜,身体又像微缩版的大葱,故名之。《诗经》上称它为薤(xiè),可见其食用之早。根茎用作草药时称为薤白。我和妻子前两年还在洪河及其支流剜过。回家洗净,掺入饺子馅调味,那感觉特别出味。
堇堇菜又叫地丁草,最响亮的名字叫紫花地丁,返青早,观赏性高、适应性强,因为开出的紫花太招人喜爱了,我和妻子每每看到它,只顾得兴奋观看,却舍不得剜,虽然我们知道,它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涩老秧又名丝儿秧,春季田野中的一种杂草,幼苗期间可食用,成熟后植株涩,故名之。因可采剜的时日太短,转眼已老,故如今人们已很少食用。
还有苜蓿,多年生草本,舆乡人称老苜蓿,多野生于沟渠、河岸。初生根能深入地下,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喜欢温暖和半湿润到半干旱的气候,抗寒性较强。茎枝割除后能迅速再生出大量新茎。据说,苜蓿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铁等微量营养素,不仅可用于家畜饲养,也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舆乡人主要食用苜蓿早春返青时的幼芽,掐回来蒸食。苜蓿芽营养成分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且仅有很少的糖类,热量非常低,是一种上佳的高纤维低热量食物。
舆乡人最喜爱的,还有野腊菜。它和油菜是近亲,因而又得名野油菜。它随遇而安,不挑剔环境,有水有土即可生存。待桃花雪一消融,它便一个劲儿地长个,一不留神,叶片舒展、亭亭玉立,长出细嫩的菜薹,而花苞,约会似的,一簇簇,热热闹闹,魔术样钻出它薹上的枝杈,开油菜样黄灿灿的花儿,结油菜样圆滚滚、小小的籽儿。剜回来的野腊菜,沸水焯后挤压一下水分,用大油热炒一下,加上粉条、大葱等,用来蒸包子,味道绝对独特,吃了这个还想拿那个。更有人用它来做泡菜,其味道和雪里蕻有得一拼。
苣荬菜又叫苦苣菜,它的叶子更像减肥后瘦弱的菠菜,性寒味苦,有助于治消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平舆中南部及汝河一带多见,北部则很少见到。沸水焯后凉拌或热炒口感都好,但生食可更有效地发挥其营养特性。我喜欢吃那稍显苦涩的味道。
相比之下,最不像菜的就是蛤蟆皮棵了。蛤蟆皮棵又叫癞蛤蟆草,舆乡人更喜欢它的药用价值。采一把新鲜癞蛤蟆草洗净,直接入口咀嚼,将汁液慢慢吞服,渣吐出,对咽喉肿痛有奇效。把癞蛤蟆草洗净切碎,打适量鸡蛋搅拌均匀,用油煎,趁热食用,每天一至二次。也可将癞蛤蟆草切碎,拌入适量面粉和水,做成煎饼,趁热食用,每天一至二次。以上两种方法对咳嗽、支气管炎、喉咙疼痛都有明显疗效。
还有剔剔牙,这种根生草本植物,生命力旺盛,叶子一圈有刺。有药用价值,叶子捏出的水滴在棉花上塞鼻子里能治流鼻血。亦可食用,1959年前后人们曾用它来做馍、当下面条的菜叶子用。笔者就吃过这样的馍饭。之后虽然再没有食用过,但迄今难忘。
按说,吃过这么多的舆乡野菜,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我却仍小有遗憾,那就是位居《诗经》第一的荇菜,却至今与我无缘。荇菜叶片形似睡莲,小巧别致,鲜黄色花朵挺出水面,花多、花期长,常生长在河塘边缘。既然是菜,就一定可食。有人介绍,可以熬制美味的荇菜绿豆粥:将荇菜花去梗、去花柄、去杂质,花瓣洗净,将绿豆放入锅内加水煮至开花时,下入浸泡好的粳米,加适量水,用旺火煮沸,转用慢火熬煮,绿豆和粳米熟烂时,加入荇菜花,翻拌几下,再加入白糖调味,即可食用。粥糯,味甜,绿豆酥烂,花香,爽口。功用为清热解毒、解暑止渴。用于消肿降脂、热毒等症。如此药膳美味之粥,却从未品味过。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仍有颇多期待。
记得听谁说过,生命最美的姿态是“淡”,最真的情怀是“守”。食野菜是舆乡人千年传承至今的民俗。现在虽然民众富裕了,生活条件变好了,但食野菜的风俗没有丢。品得山珍海味,吃得大鱼大肉,但寻常的时候,盛一碗用五谷杂粮煲出的黏稠柔软的粥,再来一盘舆乡的野菜,则岁月的长长久久之感就触手可及,淡定的相守便在唇齿间游走……乡土情结,绵亘如斯。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