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30日
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知识
  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病毒复制即开始,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就会发生,及早治疗能降低上述损害的发生机会;服药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帮助保持免疫系统CD4细胞的水平,使患者不易发生机会性感染,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感染者有责任告知与自己发生性关系者自己的感染状态,并规范自己的相关行为以避免将疾病传播他人。故意隐瞒和传播艾滋病是一种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违反了国家法律关于故意传播传染性疾病的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遭受严重破坏,导致一些机会性致病菌侵入人体引发严重疾病甚至引起死亡,对人身健康危害巨大且病死率很高。至目前,还没有发现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全世界仍无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疫苗问世。
  近年来,经异性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比例逐年增高。2018年,我国报告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14.9万例,其中异性性传播比例达到71.5%。异性性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流行的最主要途径。
  一旦感染艾滋病,患者需要终生进行治疗,终生服药会对肝、肾等代谢器官会产生一定影响,药物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另外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晚期并发症的治疗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至目前,坚持在每次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地使用安全套仍然是预防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不能通过生殖器外观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依此决定用不用安全套。
  急性感染期传染性较强。常出现的症状有发热、头痛、皮疹、腹泻等流行性感冒样症状。但是这些症状是否出现因人而异。
  HIV抗体的初筛检测结果呈阳性不能确定是否感染,应尽快到具备诊断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确诊。
  艾滋病病毒窗口期是指从HIV感染人体到感染者血清中的HIV抗体、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标志物能被检测出之前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