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4日
月明尽望落秋思

□ 吴 群


  秋风见凉,苞叶变黄,花生拔秧,一个月明中秋、阖家团圆的节日即将到来。抬头望月,触景生情,家乡亲人、儿时玩伴、童年印迹,那些潜伏在记忆中的过往,呼之欲出,一如童年夜半妈妈唤儿归,直击心底柔软处,生出无限遐思。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从古至今,碧空之上的一轮皎洁明月,寄托了人们悠悠不尽的感怀与浪漫,孤独的诗人月下独徘徊,远行的游子望月思故乡,分别的友人对月诉衷肠。古人望月而歌,给月亮起了许多美好别称:玉弓、峨眉、银钩、婵娟、冰鉴、玉蟾、玉轮、瑶兔、望舒等,写出了独属于月球的国风浪漫,千百年来,穿越历史,走出古籍,文化魅力,浸润后人,生生不息。
  杜甫、苏轼、辛弃疾等诗人、词人笔下的月亮姿态万千:江岸月明、月绽碧水、新月如钩、残月晓风、春花秋月、松间朗月……即使伴着淡淡的离愁别绪,却依然唯美动人。
  每逢中秋来临,皓月千里,挂满阳台的栏杆。月辉无声,扑窗而入,满室温馨;窗外空闲处,银光如瀑,纷纷扬扬,给躁动的内心以清凉和慰藉。
  “年少不知韶光贱,阶前月桂醉春深。”长大离家,工作在外,看月亮渐渐成为一种奢侈,每每穿行于高楼街巷,白日的嘈杂与喧闹渐渐归于平静,看见一轮明月悬在头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老家的月亮。
  小时候,姐姐带我坐班车去县城,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就觉得它是最大的地方。后来走出去,才知道外面有更大的世界。那个年代,妈妈忙于下地干活儿,我们姊妹几个就由姥姥带着。姥姥不识字,可脑子里装了好多有趣的故事。她说月亮里住着一个叫嫦娥的仙女,偷吃灵丹回不了人间了。我总会好奇地盯着圆月,想象嫦娥是什么模样,住在哪儿?农历八月十五是嫦娥下凡的日子,这天晚上最兴奋的是我们这些孩子,因为可以吃到盼望已久的月饼,有时还能吃到脆甜的苹果,还有在外地工作的爸爸也会准时回家。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月光是温暖的,洒下母性的光辉。玉宇无尘,银河泻影,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一样温暖。小时候,月亮是一盏大灯,一轮银润的满月,泻着柔柔的光,大地顿时有了安详。月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快乐。每当明晃晃的月亮从村庄外的林子里升起,那样白净,就像刚炼过的银子似的;空旷的打麦场明亮清晰,光洁的地面上起伏着一层薄薄的雾气;路旁的树木浓密处,笼着月亮的暗影,那些归巢的鸟儿时不时弄出声响,合着孩子们的打闹嬉戏声,渲染了月夜童年的天真快乐。尽管是物资缺乏的年代,但那响彻村庄的欢笑声,使得中秋团圆之夜更热闹、更入心。
  老庄子前面有条河,从村庄的南面蜿蜒而过,承载了我童年的欢乐,是故乡最重要的水脉,佑护了沿岸大大小小的数个村庄。日头渐毒,绿荫匝地,雨水临近,夏天红红火火地到来了。此时的河流仿佛是一个储藏着无数财富的宝藏,在两边水流较缓的地方,水草有规律地飘动,下面是鱼群、河蟹和草虾在争夺领地,明朗之夜,我和三五个小伙伴一起,轻手轻脚地拖一张小渔网,慢慢地兜过去,突然收起,抬出水面,便可以看到各种活蹦乱跳的鱼虾,然后开心地放在玻璃瓶子里养起来。此时圆圆的月亮倒映在河水中,清风乍起,水一动,月亮也在动,那晃悠悠的微妙动感,不禁让我生出许多奇怪的想象。于是,捡起一块儿石头向水里扔去,只见水里的月亮像镜子碎了似的忽闪忽闪,一阵荡漾后,又慢慢恢复圆圆的样子。那一天一水相映成趣的意境,像永不枯竭的河水,一直在我心里流淌。
  时隔多年,月光洒满打麦场的美妙景致和溪水里那个柔润的月亮,还有小伙伴们月夜捉鱼的场面,时常在梦中出现。每逢夜深人静,月敲窗棂,尤其中秋这样的日子,我便格外想念那轮圆月,莲步轻移,泼洒轻轻的思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亲人的无限牵挂。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月亮的自然美,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情感世界。月色无声,一个暖意融融的小院,一家人坐在月光下,吃着月饼,聊着家长里短,那样的场景让离家在外的人常常是欲罢不能、欲语泪先流。
  今夜,月华皎皎,枕月入梦;梦里有老家,有圆月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