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于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炭疽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有荚膜无鞭毛粗大杆菌,能够在室温干燥环境中存活20多年,在皮革中也能生存数年。
炭疽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当患畜处于菌血症时,可通过粪便、尿、唾液及天然孔出血等方式排菌。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采食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经呼吸道和吸血昆虫感染的可能性也存在。人的感染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和畜产品接触较多的人员。
接触感染: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患病动物或其血液、排泄物、乳汁、内脏等,或被带有炭疽芽孢杆菌的皮、肉、骨粉等感染。
经口感染:摄入被该菌污染过的食物,可能引发肠炭疽。
吸入性感染:吸入炭疽芽孢污染了的尘埃和气溶胶,可能引起肺炭疽。
炭疽病在人类中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皮肤炭疽通常发生在面部、颈部、手部或肩部等暴露部位,症状包括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肺炭疽和肠炭疽的病情更为严重,死亡率更高。
炭疽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对可疑患者要隔离,尤其是肺炭疽患者要及时隔离并报告。
对污染的皮毛原料应认真地消毒后再加工。从事畜牧业和畜产加工厂的工人及诊治病畜的卫生人员都要熟知本病的预防方法。工作时要有保护工作服、帽、口罩等,严禁吸烟及进食,下班时要清洗、消毒更衣。
预防和控制炭疽的关键在于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驻马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徐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