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新义 通讯员 王国华)近日,在确山县各镇的村庄里,村民走出家门,到房前屋后、村旁路边清理杂草杂物。
近年来,确山县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的主要抓手,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法逐步由突击性向常态化转变,乡村环境不断由“净洁”向“和美”提升,持续营造乡村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
用党建带动共建。“千万工程”的经验践行,党建是关键核心。确山县以“五星”支部创建为载体,将党建渗入群众生活、嵌入基层治理、融入乡村建设,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主心骨作用,用“红色引擎”激发“党建因子”新活力。其中,刘店镇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镇、村两级党组织以“三会一课”为载体,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实践阵地。重点发挥“党建+”网格作用,动员镇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志愿者、公益岗人员带头,以户户干净、村村整洁为目标,将全镇细化为多个网格,实现定人、定岗、定责,整治工作责任落实到每名党员干部肩上;建立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群众行动的党建引领模式,让辖区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把集中变成长效。确山县委、县政府从长效机制建设入手,结合各镇实际,多措并举,统筹构建环境整治常态化大布局。该县通过筑道德墙、贴好人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定期开展“六美庭院”评选、争上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激发群众维护农村人居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维护生产生活环境变成村民的习惯,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看得见、稳得住、可持久,让美丽乡村活力不断彰显。
让群众走向前台。确山县始终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以村民为主体,村里的事情让村民定,定好的事情大家一起干,逐步把政府推动变成群众主动。普会寺镇通过宣传引导、积极动员,不断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营造干部群众齐上阵、线上线下齐发力的工作氛围;经常性组织镇村干部、保洁员、志愿者带领广大群众聚焦村庄主路、房前屋后、排污沟渠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治理;镇里组织党员干部到各村召开政策宣讲会,重点讨论家禽圈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清理等问题,引导村民建言献策,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情;线上通过微信群、“智慧管理”平台等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线下通过拉横幅、入户走访等方式发动群众自觉打扫卫生。
目前,确山县194个涉农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的50个、达到环境示范村标准的125个。
“人居环境整治普惠性强,是大民生,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修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必答题。群众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能建设更加和美的乡村。”确山县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