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4日
科技支撑发展 汗水浇灌收获
——我市农业科技工作者工作小记
  本报记者 陈 司 王永良
  近日,记者来到我市部分县区,看到省、市农科院的专家为创建农作物高产示范基地,顶烈日、冒酷暑,满身尘土,汗流浃背,不顾疲劳,忘我奋战。
  集中增产全要素致力打造全省花生高产样板田
  在位于正阳县清源街道的一块示范田里,机器轰鸣,装载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深层双旋耕花生播种机正在进行花生播种作业。机器所过之处,施肥、旋耕、起垄、播种、镇压等工序一次性完成。花生垄如拉线般笔直,垄宽、垄高整齐划一。
  市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晓林和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科院花生所博士刘娟,河南省农科院资环所博士司贤宗3人,正蹲身在地块上,用手中的卷尺测量垄宽、垄高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王晓林介绍,这种花生播种机械是对行施肥起垄,其中垄面宽55厘米、底口宽80厘米、沟深20厘米。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实现精量控深播种,而且有利于排水、采光、通风。与过去相比,现在宽幅高垄、先起垄后播种的模式出苗快,且苗齐、苗匀、苗壮,能够增加花生定针的数量,提高花生结果率,更适合机械化收获。
  观摩完花生起垄和种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后,记者来到正阳花生综合技术试验点,这里分为品种展示区和综合栽培技术试验区。
  “从田间设计规划、实验方案的制定,到联系专用机械、抗旱准备,我们已经连续8天泡在这儿了。”王晓林告诉记者,“今年我们集成施肥技术、起垄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精准调控技术等花生增产的全要素,致力将这300亩高产示范创建地打造成河南省乃至全国夏播花生的样板,创造豫南夏播花生高产典型。”
  据了解,为让“中国花生之都”正阳花生产量更高、品质更优,近年来,市农科院与省农科院、正阳县农业农村局多方联手,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为正阳花生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取得了丰硕成果。
  推广栽培新技术助力白芝麻产业“节节高”
  “我今年计划种植白芝麻1500亩,有了市农科院、县农科所的技术指导、项目扶持,我更有底气了。”6月8日,记者来到平舆县凯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白芝麻基地。该合作社理事长陈小立一边检查机播情况及土壤墒情一边对记者说:“平舆县白芝麻被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作为土生土长的平舆人,我有责任为平舆县白芝麻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据了解,平舆县常年种植白芝麻50万亩左右,占全市白芝麻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白芝麻生产基地县、国家批准的商品油料基地县、河南省白芝麻外贸出口基地县。
  在高产示范基地,记者见到了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芝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站长、市农科院副院长张少泽,市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崔向华。
  崔向华是这个示范基地的负责人,负责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全程指导。据他介绍,该基地示范面积100亩。他们眼下的工作是推广宜机收芝麻新品种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技术:机械精播技术、宽窄行种植技术、节肥增效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机械化绿色高效综合防控技术以及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通过机械化高产示范,以点带面,提高芝麻种植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芝麻种植效益,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促进芝麻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推动我市芝麻产业高质量发展。
  玉米大豆间作播种农机农艺融合发展
  驻马店市是农业大市,也是农机大市。推进“五良融合”,良机、良法融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在遂平县玉山镇贾庄村,记者目睹了正在进行的玉米、大豆间作作业。两台播种机时而并行,时而一前一后,在田间往返穿梭,分别承担玉米、大豆的播种任务。
  玉米、大豆间作有什么好处?面对记者的提问,市农科院科研科董帅厅介绍,一垄玉米、一垄大豆,玉米高密度种植,缩小一半株距,相当于每亩种植的玉米株数没有减少,所种的大豆产量是额外增加的,因为两种作物株高不同,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群体光合转化效率,增加各自的产量。
  遂平县军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军红算了一笔账:“市农科院推广的复合种植模式,每亩能增加收益250元左右,财政还给予每亩260元的种植补贴,两者加一起,今年间作模式种植的2500亩,增加的收益在12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