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7日
国粹中医药 焕发新活力
——市卫健体系统惠及民生系列报道之中医药篇
  本报记者 李国喜 郭诗玮 通讯员 姚 娜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近年来,我市卫健体系统以“中国药谷”建设为引领,秉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得到了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全市共有中医医疗机构393家,市中医院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授予“年度群众满意医院”,九县一区公立中医医院全部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西平县中医院和平舆县中医院成功创建成为三级中医医院。全市所有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均开展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设了中医馆,能够提供六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8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四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中医适宜技术惠及千家万户
  “听说今天有市中医院的专家来义诊,我早早就来排队了,还免费体验了耳穴压豆,现在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专家给我看病。”新蔡县韩集镇林洼村张大妈说。2023年,市卫健体委与市级医院联合开展了多次“健康天中行·大医献爱心”医疗科普进基层、进学校志愿服务活动,村民可以免费体验耳穴压豆、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
  “针灸的治疗范围很广,不仅对治疗疼痛类疾病效果显著,还对常见的颈椎病、肩周炎、偏头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瘫、带状疱疹、失眠、耳鸣耳聋等疾病,都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相关负责人说,“科室曾收治一名老先生,因肠胃不适、情绪低落导致失眠一周左右。我们为老先生实施了飞针法治疗,第一次针灸治疗结束后,老先生就感觉胃口好了很多,之后仅通过三次针灸治疗,老先生的失眠问题便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
  “我由于工作原因,长时间低头久坐,经常感觉颈椎不舒服,偶尔头蒙头晕。我听说针灸推拿可以缓解颈椎问题,就想来试试,没想到治疗结束后感觉头不蒙了,脖子也明显轻松了很多。”前来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就诊的患者张先生高兴地说。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它的发展和推广能更好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缩短病程,促进患者康复。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再加上全市中医医务工作者的努力,让中医适宜技术迅速在群众中推广开来。
  “家门口”享受中医药服务
  “为了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村村有中医服务’,2023年,市卫健体委组织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具有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证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业务培训。”市卫健体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卫健体委以“就近培训”为原则,确定培训单位,并筛选适宜在辖区推广使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重点推广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和疾病诊疗、康复以及老年健康服务、慢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最大限度发挥中医药技术在群众疾病预防与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作用。
  “我在2023年7月参加了驿城区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市第二中医院各科室主任认真传授,让我学到了针灸、艾灸、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也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了。”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刘阁街道西高庄村卫生室医生冀战胜说。目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刘阁街道西高庄村卫生室中医设备齐全,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在这里开展。每天都会有周围的群众来这里,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病痛。
  西平县盆尧镇张老庄村卫生室所长张书广,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在村卫生室一干就是30多年。为了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张书广积极参加了县卫健体委组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并顺利取得中医适宜技术合格证。拿到证的他,立即按照中医阁的建设标准,把卫生室重新进行了装修,并购买了针灸器械、理疗等设备。张书广把学到的四类六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运用到基层患者治疗中,可以开展针刺类、灸类、刮痧类、拔罐类等项中医适宜技术。
  至目前,我市圆满完成205个中医馆建设项目,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完成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全市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设了“中医馆”,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中医馆建设全覆盖。
  中医药防病治病有优势
  2023年7月11日,市中医院第四届夏季膏方养生文化节现场,刚体验完铜砭刮痧的李阿姨说:“我的腰上了年纪后总是不舒服,看到今天中医院有活动就让护士给刮了刮,果然舒服很多,还是免费的,真好。”
  “我国膏方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医‘上医医未病’理论的重要体现方式,在防治各类慢性疾病、调节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效果非常明显。近年来,我们都在积极开展‘膏方节’,向群众普及‘三伏贴’等中医传统疗法。”市中医院治未病一科相关负责人说。
  秋冬季节,是支原体肺炎、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孩子更是易感人群,2023年11月起,市中医院儿科诊室人满为患。“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缩短病程,还可以解决孩子怕药苦、怕打针的问题。”市中医院儿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室建有中医特色治疗室,开展了推拿、中药塌渍、穴位贴敷、中药灌肠、泡浴熏洗、火龙罐、中药涂擦等中医诊疗项目,提高了临床疗效,促进了患儿康复。
  中医特色康复效果好
  “很感谢市中医院康复医院的医生,让我们家属看到了希望。”一名脑出血患者在做完手术三周后,仍没有意识,于是,家属便将该患者转到市中医院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通过一周的康复治疗,该患者意识恢复。在后续康复治疗中,患者情况越来越好,并能够配合做出一些指定性动作,如抬手臂、抬腿等活动。患者家属也因此看到了希望,治疗的积极性也逐渐提高。
  2023年4月1日,第41届中国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暨国际福祉机器博览会在驻马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于此,共享康复学术成果,共谋康复未来发展。市中医院参展的智慧康复病房、互联网背心等产品在临床上的应用优势,得到了与会专家们认可与好评。
  与此同时,励建安院士工作站也正式签约入驻市中医院康复医院。励建安院士工作站,为我市康复医学带来了先进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全面提升了驻马店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也为全市医护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传承创新中医药服务人民健康
  “我市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组织开展《中医药法》《河南省中医药条例》的学习宣传活动以及中医药专家中医养生大讲堂、中医药文化广场宣传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学校。”市卫健体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市共创建省级“示范中医馆”72个。
  我市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建立驻马店仲景经方医学传承基地,加强经方学习和临床带教工作。全市有省级名中医3名,市级名中医50名,河南省“仲景书院”高层次中医药人才3名,全国中药骨干人才3名,河南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学科“拔尖人才”2名。
  我市还积极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全市范围内有疗效显著、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传承三代以上的学术流派7支,代表性传承人7人。
  近年来,我市坚持守正创新,中医药事业成绩显著。未来,我市医疗卫生系统将以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精神、更积极的姿态,协同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瑰宝”的魅力与活力,为建设健康驻马店贡献中医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