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8日
做让政府满意、社会信任、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市民政局:竭诚服务人民 践行初心使命
本报记者 王家恒
  他们聚焦民生民心、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把百姓关注作为工作的“晴雨表”,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度量衡”,努力使各项民政工作更好地体现党的初心使命,传递好党和政府的温暖。
  他们是市民政局公务员集体,情系广大百姓,心暖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满意。
  近日,从第五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市民政局荣获第五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成为全省民政系统唯一获得此荣誉的先进集体。
  老有所养,是许多人关切的“家事”。如何交出合格的新时代养老“答卷”?市民政局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力解老人所盼所需。
  聚焦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有质效。市民政局围绕打造“幸福民政”,创新“3+3+3”农村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健全组织保障机制、督导推进机制、资金投入机制“三项机制”,创新养老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三种模式”,提升县级服务网络品质、乡镇服务网络标准、村级服务网络内涵“三级网络”,圆满完成省、市所定的民生实事,推动30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驻马店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得国务院免督查激励表彰,是全国唯一以非省会城市获此殊荣的省辖市。
  做好扶弱救困工作,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也没有可以遵循的成熟经验,市民政局“摸着石头过河”,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质效。
  聚焦民生福祉,扶弱救困有温度。市民政局建立覆盖城乡、科学规范、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创新,打造“123”社会救助工作方法,建立一套由36个部门组成的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连续4年开展“一元民生”救助保险项目,创新实施“困难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实现了托养一人、解脱一家、脱贫一户、温暖一方。
  对待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措施,是不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如何将实惠切实落在特殊群体身上?
  聚焦特殊群体,社会福利有提升。市民政局积极构建市、县、乡三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建成1个市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0个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96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和498个村(居)“儿童之家”,提前完成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
  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市民政局用行动将爱民之心、为民之举、惠民之策落到实处。
  聚焦社会服务,规范基层治理。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打造驻马店惠民殡葬“一话通办、全程免费”服务新品牌,公益性公墓基本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农村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2个村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4个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社区居委会荣获“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8个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市社会组织数量达2837个,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序推进。
  满载荣誉、硕果累累,是市民政局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工作的有力“注脚”,也是群众真切感受到发展温度、幸福质感的有力证明。做好民政工作,只有“加油站”,没有“终点站”,争做让政府满意、社会信任、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他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