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09日
学习反假案例 谨防假币流通
  近年来,假币易受害者70%以上集中于老人、妇女、民工等群体,这些群体通常警惕性不高,收入较低。下面通过一些常见案例帮助大家增强反假货币意识。
  1.假币找零法
  骗子用大面额假币购物,找零兑换真币。这种假币一般事先会经过特殊处理,普通验钞机无法识别,杂货店、小超市经常会遇到此类骗局,特别是光线比较昏暗的商铺,收银时要多加防范。
  2.调包法
  不法分子先拿出百元真钞,待店主验明真假后,又谎称有零钱。拿回真钞后,又说零钱不足并趁机调包。由于此前店主已经验过真钞,就大意收下。
  3.先撕角再调包
  顾客在流动小摊前看中一个小工艺品,付给摊主20元纸币。“小姐,你的钱缺个角,换一张吧。”顾客一看,果然缺角,就拿出包里仅剩的100元纸币给摊主,摊主假装翻钱包并谎称不够找零,还是要那张缺角的20元纸币,趁机把一张100元假币还给顾客。
  4.柜员机钱的假币诈骗
  顾客购物时谎称自己现金不够,需要到银行取钱,并假装在ATM机上操作,再将早已准备好的假币付给商家,商家看到顾客是从ATM机取出的钱,自然就放松警惕,上当受骗。
  大家要提高识别假币能力,远离假币侵害,保护自身财产安全,通过合法程序解决假币纠纷问题。在社会上营造人人反假、人人打假的氛围,维护人民币正常流通秩序,共建和谐社会。
  (遂平中原村镇银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