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9日
群众增收 企业增效
泌阳县“微工厂”拓宽就业新路子
  本报讯(记者 方 祥 徐 明)“工厂采取订单计件的方式给我们计算报酬。每月生产多少订单我们自己认领,可以带件回家做也可以在工厂做,方式灵活。农忙时顾家,农闲时赶工,挣钱、顾家两不误,家门口就业真方便。”6月18日,泌阳县羊册镇古城村开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丁冰冰笑着说。
  电子产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订单式生产的乡村“微工厂”,不仅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还为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提供了平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双利双收、互助共赢。如今,这些“微工厂”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玩具锂电池,3个厂区需用工200多人,实施计件工资,让群众多劳多得,成熟的工人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开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军介绍。
  致富不忘乡邻。2017年,胡军在泌阳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决心回乡办厂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他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3个锂电池加工厂区,依托泌阳县“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把企业、村集体、村民三者利益紧密结合,带动周边200多户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泌阳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引来铭普、友可为等82家电子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电子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形成。泌阳县坚持人才发展引领战略,多措并举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通过归巢计划打造人才引进“强磁场”,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涌现了一批“领头雁”。同时,依托“群雁效应”,乡村“微工厂”借“巢”筑“巢”融合发展,通过“企业+村委会+工厂”的合作模式,大力助推企业入驻,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走上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实力增强一举四得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优质的营商环境让在外创业的能人也纷纷回乡,抢抓机遇投身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
  如今,在泌阳县,电子焊接、电子组装、成衣裁剪等技能培训遍地开花结果,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0943人次,14382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500多个乡村“微工厂”解决了招工难题。人才“归巢”、企业壮大、群众增收,“微工厂”在乡村落地生根,每天100多元的收入让村民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解决了农民就业等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