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车间标准化生产线高速运转,赶制订单忙;一座座钢结构冷棚内绿意盎然、瓜果飘香;一片片露天蔬菜郁郁葱葱、丰收在望……近日,记者走进汝南县三门闸街道乡村振兴产业园,看到一幅蒸蒸日上、活力四射的乡村振兴画面。
下料、检验、缝合、勾线、水洗……在汝南云海服装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条标准化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40名工人穿梭其中奋战正酣;在半成品检验、处理、加工区,机声隆隆,20多名工人各司其职,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这里干活不但环境好、不累,还很自由,按件拿工资,想多挣就多干一会儿。”在缝合区,女工王春梅笑着告诉记者,她原来在广州打工,常年无法回家,得知家门口建了一个产业园,就回来工作了,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据三门闸街道乡村振兴办负责人介绍,街道乡村振兴产业园入驻的企业采用“政府+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运营模式,入股的行政村每年都能从企业得到分红。“我们公司不但给村里分红,还安置了周边120多人就业。”云海服装公司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三门闸街道有8个村集体资金入股我公司,每村每年从公司分红1.6万元。公司年出口订单70多万件,产值7400多万元。如果设备满负荷生产,年产值2亿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特色农产品种植区,正通过地插管给葱苗浇水的种植户王光九告诉记者,他在园区流转了100多亩地,主要种日本钢葱和亚飞2号白菜,这两种蔬菜不但产量高,而且很受市场青睐。
“看目前挂果率和市场价,我的这几十棚西瓜,收益也应该不错。”在大棚内去除多余瓜头的种植户朱晓瑞信心满满地说。她种植的西瓜,下月初就能上市,正赶上好时间,每亩地最低也能收入8000元。她承包了30多亩地,收入20多万元应该不成问题,这样就收回了全部投资成本。西瓜清茬后,她准备种辣椒,接下来的收入就是净赚,估计不低于30万元。
据三门闸街道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三门闸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上级部署,深入挖掘资源优势,立足特色,致力产业兴旺,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换挡,特色种植业蓬勃发展。同时,推动一二三产业加速发展,整合废旧菜市场资源,打造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1.5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园。该园建设高标准拱棚 39座、高标准温棚3万多平方米,配套建设农产品分拣包装服务站、保鲜冷库等,发展一产高效农业;建设占地1.6万平方米的14个社区乡村车间,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集群先发优势。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至目前,三门闸街道乡村振兴产业园已入驻3家企业,预计2023年产值4亿元,实现年利税500万元,为行政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45万元,同时通过产业园吸纳周边群众就业300多人,实现了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我们将按照特色产业明晰、集群效应突出、支撑作用明显的思路,持续加强园区内部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园区品位。同时,围绕惠企政策落实、要素保障强化、企业风险防范等问题,党员干部当好企业的‘金牌店小二’,下沉一线、靠前服务,助企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赋足能量。”谈起下一步打算,三门闸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