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 祥
今年41岁的胡定贤,在养牛之前,开过代销部、打过工,但收入微薄,入不敷出。从过去外出的打工仔到如今的养牛专业户,他用勤劳的双手,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生活条件,还带动了村里其他村民的养殖热情。
“2008年,我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发展夏南牛产业,由于我文化程度不高、资金少,当时心里没谱。乡里、村里给我做工作,帮助筹集资金。我自己也盘算,打工很苦,但钱都装进别人的兜里了,自己创业挣钱,才是好路子。”胡定贤说。
由于养牛经验不足,胡定贤一开始走了不少弯路,出现过资金短缺,遇到过圈舍牛群生病。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他都坚强面对。为了掌握养殖技术,他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学习养殖知识,不懂就向书本学、请同行教,潜心钻研,努力克服文化水平低等不足之处,慢慢掌握了养殖夏南牛的看家本领。
敢闯敢干、吃苦耐劳的胡定贤从7头牛发展到现在的占地10多亩、100多头夏南牛养殖场,年收入30多万元,肉牛远销湖北等地,并带动周边10多户村民成为养殖大户。
“刚开始出栏时发现卖不上价,效益并不高。加上养殖成本,第一批牛只能算收支平衡。”胡定贤说,“尽管收益不及预期,但经验积累了不少,明晰了今后养殖场发展方向。”
胡定贤积极探索养牛致富路,为当地群众务工找到了出路。不少以前靠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的村民,都愿意到胡定贤的养殖场工作,胡定贤也从不吝啬对于他人养牛技术的指导。同时,他为村民提供优质牛苗,让村民每个月有了固定的收入,依靠养牛产业发起了“牛”财。
现在养殖技术基本成熟了,对于未来的发展,胡定贤有一个小目标,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着村民一起发家致富。
“我正在筹划把养殖规模扩大到200头,其中繁殖母牛150头,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搞养殖,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胡定贤坚定地说。
胡定贤只是董岗村农户养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董岗村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夏南牛养殖,助力农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产业兴旺星”的创建,事关乡村的持续性发展,也与百姓的幸福生活紧密相连。董岗村聚焦聚力“五星”支部创建标准,积极谋划产业发展,突出为民办实事,形成了争创“五星”支部的良好氛围。同时,该村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统筹引领作用,从政治素养、文化底蕴、组织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村将因地制宜,选准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产业兴旺星’擦得更亮、叫得更响。”董岗村负责人说。
“随着这几年泌阳县夏南牛产业的兴起,赊湾镇不少村民开始养殖夏南牛。目前,我们镇300多户村民通过养殖夏南牛走上了致富路,仅此一项,平均每个养殖户可实现年收入20多万元。”赊湾镇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泌阳县紧紧围绕“把夏南牛全身都变成宝”的目标,逐渐形成了集肉牛养殖、牧草种植、肉牛科研、生态养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冷链物流、产品开发、国际贸易为一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该县共15万人从事与夏南牛有关的产业,带动1万多户村民靠养牛甩掉了穷帽子。
“泌阳县是中国夏南牛之乡,全县夏南牛存栏39.6万头,年出栏25.6万头。我们以打造‘中国牛城’为契机,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全力做好夏南牛全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工作,进一步做大做强夏南牛产业。”泌阳县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