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菊平
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和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
精神内耗的特征有哪些?
对自己极度不自信,对生活缺乏信心。生活没有规律和节奏,自我评价低,容易在内心贬低自己,习惯将目光放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上。内心敏感,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容易被别人左右,情绪易低落,习惯看事情的负面,将不好的联想引向自身。
精神内耗的应对技巧有哪些?
接纳自己。个体需要接纳自己的情绪、生活现状、优点与缺点,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期望。接纳自己、拥抱自己,给自己更多关爱是改变的第一步。
设立一个小目标,先行动起来。半途而废是很多人被贴上的标签,但有时候我们的失败和放弃,往往与自己设立的目标过高有关。很多人对自己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设立了自己根本无法完成的目标,如1个月瘦20斤或者坚持每天早上6时起床。假如我们把目标改成1个月瘦2斤更容易做到了。设立一个小目标能让自己更快行动起来,摆脱僵局。
避免自我否定,适度奖励自己。有很多无意义的精神内耗都来源于我们的自我否定:我为什么又迟到了?我什么都做不好、我真的很差劲等。当这些负面想法一次又一次在大脑中出现且被强化时,我们就像在水中行走,很难迈开脚步。当完成一个小目标时,适度给自己一些小奖励,善待自己。
找个人聊聊天,寻求帮助。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毫无关联的孤岛,当陷入精神内耗时,寻求帮助绝不意味着软弱,而是一种自我保护能力的体现。不管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还是寻求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你都需要找人聊聊天。有时候,他人的一句话或一个拥抱,就能让你感觉好很多。
在精神内耗的泥沼中,要学会自救。不要纠结那些已发生或无法改变的事实,而是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值得你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