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宏宇
洪霁观涛的壮阔景观和闲情雅致,只有平舆庙湾人能拥有、会欣赏。
庙湾镇北头的榆树港横贯东西,东连湖泊坑塘,西至洪河干道。洪河从西面而来,走到庙湾镇北头,陡然拐弯向南,在这里形成一个巨大的河湾,西来南下,河湾显得宽阔,加上水深流急,河湾处暗流涌动。榆树港不仅正对着这个巨大的河湾,而且正对着从西而来的洪河主道。
明清时期,榆树港入河口处没有什么鱼梁水坝水利设施,更没有现在的榆树桥节制闸,完全是一个敞口港。敞口港的好处能及时排涝,当河水满潮时,河水倒灌成了它致命的弱点。也正是这个弱点,让庙湾人在洪霁观涛时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洪河是淮河的一大支流,发源于伏牛山南岗的平顶山市舞钢市,出舞钢、入西平、走上蔡、流平舆、经新蔡、入顿岗、过班台到王家坝注入淮河,全长四百五十五公里,流域面积一万两千三百多平方公里。在庙湾人眼里,洪河是庙湾人的母亲河。正是由于母亲河的滋润,洪河两岸才千里沃野、五谷杂粮、四季分明、风调雨顺、人民勤劳、文化蕴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洪河给庙湾人带来幸福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洪河古称澺水,自然形成,自然流淌,洪水来时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给两岸人民带来灾难。大禹治水,疏堵结合让洪河有了固定的河道和粗略的堤坝。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对洪河的治理都是浅尝辄止,治标不治本。新中国成立前,狭窄的河道、低矮的河堤、敞口港、无涵闸等都是造成洪河泛滥成灾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洪河进行了几次大的治理,加宽了河道、抬高了河堤、修建了涵闸,解决了排涝和河水倒灌的问题,植树种草,保护大堤,现在的洪河变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
夏季是洪河暴涨的季节,也是庙湾人担惊受怕、祈祷保佑的日子。冬春两季洪河水位下降、河床浅露、清澈见底,秋季的洪河水位下降、平静安稳。只有在夏季,上游的山洪暴发,河流汇集,到了中游的庙湾,洪河已经变得粗暴狂妄、恣意暴戾、狂放不羁,时刻想把大堤撕开一道口子,或者倒灌河港,发泄它被禁一年的怒气。
庙湾人了解洪河的脾气,顺势而为、避重就轻是庙湾人减轻洪河水灾的办法。即便是水灾到来的前夜,庙湾人依然沉着冷静、轻松面对。洪霁观涛就是庙湾人享受大自然美景的杰作。
夏季暴雨常常发生在农历六七月(阳历的7月下和8月上),上游的来水极易形成强大的洪峰时时撞击着堤岸。午后的一场大雨,让吃过午饭的人们无法出去消遣,一旦风雨偃旗息鼓,人们便走出家门,走上河堤看河水涨势。榆树桥闸所在的两岸大堤是人们观看洪水的理想去处。此时,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天空澄澈,大地寂静,正适合观赏洪河雨后洪峰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象。
站在榆树桥闸大堤上向西眺望,雨霁晚霞,天空璀璨,水天一色,水从天来,一幅绝妙的洪河雨霁晚霞图。只见洪峰如潮,波涛迭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泰山压顶、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下,像万马奔腾而来,似狂风呼啸而至,嗖嗖凉风,微微寒意,不躲不闪,不退不让,直接撞向榆树桥闸两侧的洪河大堤,大堤在颤动,堤土被冲走,洪水在倒灌,人群中发出惊叫声,大堤上的人们瞬间便有了压抑、恐惧、惊慌、无奈、兴奋、畅快的情绪,兴高采烈、酣畅淋漓夹杂着惊心动魄、惊魂未定,那种感觉非身临其境难以体会。此时此刻,此景此情,哪里还顾得河水倒灌,哪里还顾得惊恐压抑,只有尽情观赏纷至沓来的洪峰浪涛,才刺激,才享受。洪峰过后,那种波谷浪山、泰山压顶、抵额触眉的强大气势和壮美景象,时时撞击着观涛者的心灵。洪霁观涛就这样油然而生。
诗曰:洪河浪头去观涛,一浪更比一浪高。九曲洪河今犹在,物是人非尽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