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奚家坤
据《中州人物考》记载:郭五常(1484年~1543年)字大经,号汝涯,西平县人,居县城北街,唐汾阳王郭子仪后裔,明朝西平著名诗人。
郭五常自幼在金刚寺读书,十六岁补诸生,明正德五年(1510年)举于乡,六年联捷成进士,授大理寺左评事,十一年进级,赐敕褒美。
正德十四年,“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时节,江彬等人诱导年轻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南巡游玩,遭到在大理寺任职的郭五常与翰林院修撰舒芬等文武大臣的上谏劝阻。看惯了北方荒凉景色的正德皇帝大怒,廷杖郭五常等人四十,罚跪午门五日,经执金吾雷京贿赂内侍,以酒代茶,郭五常侥幸不死,又被打四十杖,最后贬为通政司知事。
事件平息后,明武宗仍欲南巡。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叛乱,史称“宸濠之乱”。虽然佥都御史王守仁在七月底即平定叛乱,明武宗仍然隐瞒战功,而自封“镇国公”身份以平乱之由,于八月开始南巡。在返京途中,明武宗在淮安清江浦上学渔夫撒网落水患病,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去世。
明世宗继位后,废除大量明武宗时期的政事弊病,此次南巡之争的百官均恢复官职或得到升迁。郭五常也于嘉靖元年(1522年)诏复原职,不久升迁山东莱州知府。郭五常坚守诗人情怀,爱民如子,廉洁自持,受到莱州人民的爱戴。莱州人绘郭五常画像挂在杨震祠堂内,享受民间香火,生祀之。郭五常后又任职湖广勋阳府知府,一年多后再升长芦盐运使,著名的沧州南川楼就是当时负责盐运的长芦盐运使郭五常建造的。长芦盐区位于渤海湾沿海地带,绵延千余里,这一片区域都产盐,历代相沿称为“长芦盐”。郭五常在任职长芦盐运使期间,体察民情,严格执法,灾年适时下调盐税,并给予盐农适当救助,广受盐农的拥护。郧阳盐农为郭五常立功德碑。郭五常后又升迁山西行太仆寺卿。时朝中权贵张璁、桂萼屡劝他归附,郭五常刚正不阿,不随波逐流,保持了一个文人应有的骨气。嘉靖十三年(1534年),命往边地督理马政。居边九年,屡建奇功,赏金币。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郭五常入京觐见,卒于京,享年59岁。
郭五常著有《忠臣录》《绍庭集》,今均不传。其事迹清《汝宁府志》《西平县志》均有记载。其代表作《悯盐丁》曰:
煎盐苦,煎盐苦,濒海风霾恒弗雨,赤卤茫茫草尽枯,灶底无柴空积卤。借贷无从生计疏,十家村落逃亡五。晒盐苦,晒盐苦,水涨潮翻滩没股,雪花点散不成珠,池面平铺尽泥土。商执支牒吏敲门,私负公输竟何补。儿女呜咽夜不饮,翁妪憔悴衣褴褛。古来水旱伤三农,谁知盐丁同此楚……
《悯盐丁》真实地记述了盐民悲惨的工作和生活窘境,指出官府的食盐政策“猛于虎”。这在那个年代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