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力,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孩子出生后就开始接受国家计划免疫内疫苗接种,其间会有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什么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特性引发的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发热。接种疫苗后由于疫苗中异种蛋白的刺激等,可出现发热。灭活疫苗24小时内可能出现发热,一般持续1~2天。接种减毒活疫苗后,一般出现发热的时间比接种灭活疫苗晚,如接种麻疹疫苗后6~10天可能出现发热,个别可伴有轻型麻疹样症状。疫苗不良反应引起的发热大部分是低热,持续时间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极少数会出现高热。持续发热不退并伴有其他症状等,应及时就医。
局部红肿疼痛。通常在接种后10小时左右出现,24小时达高峰,2~3天消失。红肿直径<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红肿直径在15~30mm的局部反应,早期冷敷,晚期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5分钟。红肿直径>30mm的局部反应需及时就诊。
异常反应:为较严重的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如过敏性休克、卡介苗感染等,与个体差异有关,需要采取相应临床措施或住院治疗。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儿内三科 雷玉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