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2日
母亲的针线活

陈传龙


  母亲的针线活做得非常好,经常受到左邻右舍的称赞。
  姥姥去世的时候,母亲才十二三岁,尚未成年的母亲不可能从姥姥那里学到多少针线活,都是她自学的。那时候很少有人买鞋,多数家庭是一针一线手工做鞋,只要发现谁的鞋样式新颖,母亲就用纸比照着细细剪下来,精心收藏。经过多年积累,母亲剪下的鞋样有数百张,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做鞋的时候,母亲翻出鞋样比葫芦画瓢,画鞋底、画鞋面、画鞋帮子,再依照所做鞋的大小放大或缩小。聪慧的母亲善于取人之长,做的鞋花样多且时髦,我们家条件不好,不过每人脚上的鞋总是令人羡慕。
  除了收集鞋样,母亲还收集裤样。做裤子不像做鞋那么简单,一般家庭没钱请裁缝,只能自己动手做。平时母亲就留意收集裤样,不管谁家添了新裤子,母亲总想法借过来,用纸比照着剪出式样。剪好了,母亲凝望着裤样,脸上露出喜色。困难时期,家家条件都不好,孩子们都穿得很破旧。不过,我们家的孩子穿得还算整齐,这要归功于母亲灵巧的手。每逢过年,不管生活如何艰苦,母亲总千方百计给每个孩子做身新衣服,大孩子的衣服用新布做,小孩子的衣服用大孩子穿过的旧布做,不管新布、旧布,样式都不错,合身得体。穿上新衣服,我们高兴得跑前跑后,在伙伴面前炫耀。天热了,母亲把姐姐的衣服拆洗干净,改做成弟弟妹妹的衣服,这样一来,我们每年都能添两身衣服,冬夏都有合适的衣服穿。
  母亲还剪制过上衣样。前襟、后襟、袖子、领子分开剪制,叠好放在一起,用时拼接起来,也许是过于复杂不好掌握,母亲剪制的上衣样很少。记得最后一件上衣样,母亲剪制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带拉链的,社会上刚刚兴起。
  母亲不光鞋子、衣服做得好,缝缝补补的技艺更是高。我小时候不老实,爬高上低、四处乱跑,常挂破褂子、扯烂裤子,母亲很少责怪我,她总是叮嘱我要小心,不要摔伤了。晚上我睡熟后,微弱的油灯下,母亲坐在床头给我缝补衣服,一针一针、针脚细密,补丁严密、不露痕迹,不管是缝补丁还是织破口,都很合适,不难看。
  母亲从没有真正休息过,和邻居聊天也好,冬天在太阳下晒暖也好,夏天在树荫下乘凉也好,她的手总是闲不住,要么上下穿梭纳鞋底,要么拧线绳。母亲纳的鞋底针脚又细又密,结实耐穿。母亲的针线活讲究美观,用针尖在鞋底轻轻画几条线,横的、竖的,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照着这些线纳出的鞋底针脚很好看。母亲一边和人说闲话,一边将针在头上前后摩挲,然后对着痕迹扎下去,针尖从另一面拔出来,高高拽上去,在手上缠一圈勒紧,勒得越紧,鞋底越结实耐磨,母亲的手被勒出一个个硬茧子。翻转鞋底,从背面把针扎回去,再拉上去,反反复复,针脚整齐,横成行、竖成列,仿佛是机器缝制的。为了让鞋子耐穿,母亲把鞋底垫得厚厚的,鞋底用破布、麻丝刷面糊,糊一层又一层,糊好了晒干,硬邦邦的,要用针扎透十分费力,不得不借助顶针,在针屁股后面用劲儿推。有一次,出于好奇,我把顶针套在手指上,模仿母亲用针扎鞋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扎透,就用顶针往前推,还没扎透,倒把虎口扎出个窟窿,鲜血直流。平时见母亲扎得很轻松,其实一点儿也不轻松,不光要用力气,还要有技巧。
  因为母亲高超的针线活技艺,我们才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