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6日
刘世燧与《倚云阁诗集》
  

□ 赵新春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耗时十三年编修的大型丛书,因分经、史、子、集四部,故称“四库”,是我国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而在《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也对一大批不符合统治要求的书籍进行了系统销毁。根据《清代禁毁书目》《清代禁书知见录》《索引式的禁书总录》《纂修<四库全书>档案》《清代文字狱档》等书的记载粗略估计,河南约有38个人的65种著作被销毁、抽毁。而明末清初新蔡人刘世燧的《倚云阁诗集》就是其中的一部。《纂修<四库全书>档案》记载,乾隆四十七年二月三十日三品顶戴、留闽浙总督任管浙江巡抚陈辉祖奏称“《倚云阁诗集》一部,刊本。是书刘世燧撰,系各体诗文。共六卷,今缺卷五,诗内多有感愤之语”。将其列入收缴禁毁书目。清人姚觐元《清代禁毁书目·补遗二》称其被禁毁的原因是“诗有违碍”,即诗句中有在字面或意思上犯了清政府的忌讳。
  刘世燧(1609-?),《倚云阁诗集·自序》称其字木次,康熙《新蔡县志》称其字昭次,一作冲木,号木斋,是崇祯乙亥拔贡,明朝任西安别驾,清顺治元年以治行擢升凤翔知府。当时,清军南下攻伐,凤翔府当陇蜀孔道,粮草、驿马、人夫供应烦苦,民不聊生,田园荒芜。刘世燧给农民耕牛、种子,劝人耕桑,恤灾赈乏,闾阎渐有起色。次年,年三十六解组归里,从此再未做官。刘世燧家历代耕读,是新蔡县著名的科举世家。曾祖刘大恩是嘉靖癸卯科举人,与子刘周南(隆庆庚午科举人)、刘斗南、刘指南主修万历《新蔡县志》,其后孙刘华、曾孙刘世熼、五世孙刘址均参与了《新蔡县志》增补和修纂。刘世熼是刘世燧的堂弟,曾与刘世燧一起寓居侄子刘址做官的南皮县,所以刘址在康熙十九年主修《南皮县志》时将二人作为流寓人物,为立本传。刘世熼康熙十八年中进士,历任当涂、东阳知县,康熙四十二年任云南呈贡知县,是一位“宁黜吾官,不虐吾民以奉上”的好官,卒于任上。刘世熼著有《燕台近艺》百余篇,康熙《南皮县志》称其“冲和粹穆,一洗近代莽苍叫嚣之习,人争传诵焉”。乾隆《新蔡县志》称刘世熼的儿子刘坊“贡生,能世其家学”。刘世燧的长子刘墀屡试不第,次子刘圻为康熙二十五年贡士。三子刘址是康熙九年庚戌科进士,历任侯官、南皮知县,仕至高邮知州,主修《南皮县志》。堂弟刘世熿及刘址的两个儿子刘传印、刘嗣甲亦入国子监读书。
  康熙《南皮县志·刘世燧传》称刘世燧“负廉名,工辞赋”,其辞赋作品没有流传。《倚云阁诗集》收录的是他在顺治二年从凤翔知府任上致仕回乡到顺治十五年之间创作的诗歌作品。他在《倚云阁诗集·自序》中说,他的这些诗是“课子耕田之暇,效袁闳土室之意,念陶侃惜阴之功,每与家石伯絜长量短,矩度先民。或苍烟时起,风水相遭,随其悲思怨慕之情而啸歌放言,既以自慰且以自警”。之所以取名《倚云阁诗集》,是因为他的书斋叫倚云阁。现存劫后余生的《倚云阁诗集》分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七言绝句五个部分,存诗一百零四首。康熙《南皮县志·刘世燧传》称刘世燧的诗“清音亮节,绝类钟竟陵(即明末竟陵诗派代表人物钟惺),而沉郁过之”,将其归入竟陵诗派的范畴。对于明诗和自己的创作,刘世燧在《倚云阁诗集·自序》中说明诗“虽考古证今,各为裁成,法虽一而论不一。明三百年,李崆峒(即李梦阳)、何大复(即何景明)始辟草昧,至济南一呼,七子响应而声格伟著。竟陵一变,专理幽细……数十年来,门户日分,持论者愈不一焉。盖诗之为道,原因人心之所感。朝庙之音自多肃雍,草野之音自多枯逸,此得志于时,不得志于时者之所为也”。他的创作属于“不得志于时者之所为也”,是“草野之音”,直抒胸臆,“有悲心,则声凄凄然;有思心,则声迟迟然;有怨心,则声回回然;有慕心,则声裴裴然”,所以“工拙所不计矣。敢曰牛鬼蛇神哉,敢曰枯木寒鸦哉,敢曰求合于今古诗云乎哉”。
  《倚云阁诗集》多为与亲朋、官长唱和、互赠诗作,另一部分是“原因人心之所感”的感怀诗。由于由明入清后,他三十六岁就赋闲在家,是“不得志于时者”,所以他的诗“多有感愤之语”。如《秋兴八首·其一》:“太行秋色已苍苍,吹得南州文苑凉。衰梦几能逢狗监,食鱼岂必赋河鲂。湘江遥忆征夫泪,燕塞愁听少妇霜。把酒青天聊问月,那堪回首点新妆。”如《赠齐岱瞻》:“与君先世患同秦,十载惊魂未易询。谈到当年堪痛哭,幸余今日理艰辛。升沉千里疑鸿断,风雨连床佐酒巡。寥落穷途无限恨,谁为优孟指其亲。”《南皮县志》中说他的诗“绝类钟竟陵,而沉郁过之”,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受了竟陵诗派“孤怀孤诣”“幽情单绪”等创作思想的感染,诗作中多有个人真性情的流露,从而让“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能兴起文字狱的清朝统治者觉得,他的作品缺少对新政权的敬畏,所谓“诗有违碍”就源于此。
  现存的《倚云阁诗集》刻印于顺治戊戌初夏,前有刘世燧个人自序。《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82册收录时称《倚云阁诗集》一卷,与《纂修<四库全书>档案》所称“共六卷,今缺卷五”,相差甚多,当为《倚云阁诗集》残本。此外,康熙《新蔡县志》还收有刘世燧《东庄》诗一首,嘉庆《汝宁府志》收有其《过望岳园》《再过南塘》《再过绿波楼》诗三首,康熙《南皮县志》收有其《赠别柴岱云并春日怀归》诗二首,由于创作较晚,均未见于现存《倚云阁诗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