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闫慧丽 赵悦)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平舆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各级干部躬身入局、脚踏实地,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到位。2020年度,该县在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企业权益保护单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电力单项指标位居全省第六,开办企业和政务服务单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12,总成绩位居全省第32。
加强领导,健全体系。该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放到重要位置抓实抓紧,纳入全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副县长任副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为协调解决营商环境重点工作、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保障。借助完善的组织体系,全县上下“一盘棋”,构建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工作联络机制,保障工作有谋划、有安排、有督查、有落实。
强化督导,严肃问责。该县纪委监委做好营商环境领域问题线索处置工作,建立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专项台账,一经发现此类问题线索,即开启绿色通道优先快速处置,并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最新办理情况。县营商办、县督查局依托对外公布的办公热线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有关“两条例”落实问题和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对受理的投诉和收集的问题进行汇总上报,交由相关部门限时解决。
再造流程,提升效能。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该县按照国家、省、市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最大限度压缩办事环节时限,围绕“五减一优”即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减中介、优流程来优化服务提升效率。
强化保障,服务企业。该县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行动,重点关注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为解决部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该县依托每年定期举办的银企对接会,深化政银企合作让金融政策高效、精准、直达企业,推动企业与金融互动双赢。
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该县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宣传方面便捷、广泛的优势,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活动,使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各项惠企政策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典型报道,14家单位便民利企典型做法被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宏网重点报道。
本报讯(通讯员 王树恒)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正阳县人民法院坚持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压实责任,挥动“指挥棒”。该院把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局性、先导性工作来抓,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六位一体”防控长期未结案件管理办法》,创新制定《关于建立涉企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的规定》,为涉企案件开通绿色通道,把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具体工作抓实抓细。
该院突出民商事审判核心作用,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民商事审判专项活动,坚持“快立、快审、快结”,节约企业诉讼成本。妥善审理涉及民营企业合同纠纷案件,尊重当事人的自愿处分权,正确认定合同效力,依法严格限制认定合同无效的范围,依法制裁违约背信行为。妥善审理涉及民营企业的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案件,支持民营企业多渠道融资。
解忧纾困,激活“池中水”。该院高效审理涉及民营企业行政案件,最大限度减少因政策性调整行为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推动涉及民营企业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并通过深入行政机关举办法治讲座,组织行政人员现场观摩庭审,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有序推进行政机关出庭应诉工作。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不利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等行政行为,及时向有关机关发出司法建议。
积极推进司法公开,努力拓宽民营企业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渠道。该院通过诉讼服务App实现企业与法院的互联互通,及时发布涉及民营企业案件流程、节点信息,充分满足涉诉民营企业知情权。建立并运行新型审判监督管理机制,促进民营企业保护工作任务落实。
下沉服务,当好“稳定器”。该院为企业制作普法“菜单”,量身定制课程,开展订单式普法活动。对涉企案件落实“一企一策”,建立台账,跟踪落实惠企减负政策,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公司治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合同履行等方面问题。今年以来,该院共走访企业7次,解答法律疑难问题24个。
该院依托“两微一网”等官方互动平台,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宣传涉及民营企业保护典型案例。积极与工业园区对接,适时组织开展法官进民企、进园区活动。今年以来,该院开展法官进民企、进园区活动7场次,走访民营企业15家46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