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9日
创新养殖模式 形成产业“全链条”
正阳县念好“养牛经”奔向幸福路
  本报讯(记者 李玉荣)“中!中!中!要是在咱村建个大型养牛场,让村里家家户户的牛集中起来养,村民还能到养牛场当产业工人,不用外出打工就能挣钱,俺肯定同意。”4月18日,在正阳县铜钟镇闫庄村,村民听说村里要建大型养牛场,目前正在选址时,个个兴奋不已。
  闫庄村是出了名的养牛村,几乎家家户户养牛,养牛产业一直是该村的支柱产业,全村牛存栏5000多头、年出栏3000多头。
  平日里,闫庄村的村民在一起闲聊时,话题总是离不开“养牛”这件事,邻里间也会互相分享自己的“养牛经”。
  “每年卖上几头牛就可以裹住家里一年的开支,家里养殖的还有母牛,下了仔就自己养着。俺不想出去打工了,安安心心在家里养个10来头牛,日子过得也可好。”今年49岁的村民闫瑜说,以前,他也经常外出打工,但是不能照顾到家。
  闫瑜记得,在他很小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养牛,一般都是养一两头牛用来耕地。后来,换成了机械耕种,家里就不再养牛,他就外出打工。但是,村里很多村民有养牛经验,丢不了这个“绝活儿”,就开始靠养殖肉牛走上致富路。受村民的影响,7年前,闫瑜也不再外出打工,一心在家养牛。听说闫庄村要打造养牛大村,建设现代化养牛场,闫瑜也想去当产业工人。
  “这头母牛已经怀孕了,预计下个月就能产牛仔。到时候,俺家就又多了‘新成员’。”闫瑜告诉记者。把牛当成“家庭成员”,可见当地村民有多么爱牛。
  “在我们村,一天到晚谈论的都是养牛,一睁开眼最幸福的事就是到牛棚转一圈,给牛添饲料,看看牛的长势。”一村民说,以后有了现代化养牛场,“养牛村”真的会“牛”起来,村民将过上“牛日子”。
  “村里的养牛场建好后,把分散养殖变成集中规模养殖,让更多的村民到养牛场务工,实现‘抱团致富’。”该县相关负责人说,闫庄村将实现肉牛养殖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大型现代化养牛场,养殖优良品种的肉牛。同时,县里还在积极引进肉牛加工项目,整合资源、外引内联,把闫庄村肉牛养殖业升级提质增效,通过激励引导与政策扶持的方式,鼓励群众创新养殖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并进行延链强链补链,形成肉牛产业“全链条”,带动周边乡镇以及全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