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琼雅
市五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即加快建设实力雄厚、开放创新、环境优美、平安和谐、文明幸福、政治清明的现代化驻马店。这释放出强烈信号:要以坚定决心,改革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以服务对象评价倒逼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去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驿城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扶持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稳步复苏,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市场环境逐步改善,政府服务不断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不断提升,良好舆论氛围初步形成,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优化市场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二是辖区具备上市意愿和上市基础条件的企业少。
原因分析:一是合作银行较少,银行授信较低。目前,驿城区振兴担保公司只与区农联社和中原银行驻马店分行保持着正常的合作担保授信,直接影响了该公司担保业务的开展。二是担保业务量较小。驿城区振兴担保公司虽在贷款担保业务方面有较大发展,但担保放大倍数不仅远远未达到与银行合作协议上约定的5倍,离注册资本的3倍也相差很远。三是中小企业反担保能力差,加大了驿城区振兴担保公司的经营风险。目前中小企业大多无变现能力强、便于执行操作、符合法律要求的资产用于反担保,使该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四是企业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相对于资本市场融资来说,大多数企业更习惯于通过银行等传统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加上大部分企业缺乏上市经验的专业人才,以致于与中介机构沟通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应披露资料,影响上市时间和进度。五是企业上市推进工作缺少手段。缺少系统规划,目标责任考核不到位。由于企业上市规划未能纳入全区对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形不成强有力的目标考核责任制,直接影响工作实效,工作方法创新不够,激励政策落实难。
(二)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全域通办”模式硬件设施不足、可办理事项种类少、信息同步较为困难。二是部分数据管理人员防数据泄露意识不强,数据管理不规范。
原因分析:当前数据共享基础薄弱,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业务关联度较低,办理标准存在差距,部分数据管理人员对数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风险意识薄弱,对于数据管理的专业性知识掌握不足。
(三)优化法治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各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基层执法人员法律专业知识有待提升;重项目审批、轻执法监管。
原因分析:执法监督人员力量薄弱,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能源法》《政府投资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不够深入,了解政策不够,政策把握不准。在项目审批过程中,部分干部甚至不清楚项目审批也是行政执法,更不知道还承担着项目的监管职责。
二、对策建议
(一)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市场意识。一是加强企业联系。各有关部门要在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前提下,与企业多联系、多接触、多沟通,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点,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使我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得到解决。二是纳入建设体系。建立银保风险分担机制,逐步推行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实现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风险在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合理分担,尽快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和细则,由银行适当分担部分风险,以切实增强银行金融机构的责任心,改变一旦出现风险,仅由担保公司全额代偿的局面。将营商环境中的涉企便民事项确立、业务流程、服务规范、监督制约等纳入标准化建设体系,提升便企利民服务标准化水平。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要把群众和企业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大力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以群众和企业满意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对“该办不办、能办缓办、小鬼难缠”等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要严肃处理,着力解决“中梗阻”、吃拿卡要等问题。
(二)提高服务意识,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增加力量配备。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典型案件剖析和通报制度,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力求实现法纪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要加强对执法过程和行为的监督,积极落实行政处罚案卷查评工作,并跟踪反馈案卷查评结果以整改落实到位,及时了解执法效果,改进执法方式,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强化知识培训。强化基层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帮助全区执法工作人员更好地领会、掌握、运用新规定、新制度、新措施,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和为民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基层矛盾、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水平。三是精准把握政策。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树立“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行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动符合法”的法治思维,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监管实施和标准,严格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用法治服务驿城区经济发展大局。
(三)提高法规意识,强化责任落实。一是加大法治护航力度。积极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资源,深入企业开展“万人助万企”专项法律服务活动,为企业重点工程及项目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免费为企业提供“把脉问诊”式个性化服务,指导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帮助防范风险,化解疑难困惑,助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打造群众满意的司法队伍。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建设水平,统一业务规范,明确办理流程,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公开制,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硬、服务质量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司法行政队伍。三是持续提供坚强保障。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及“八五”普法检查验收内容,细化考评指标,严格考评标准,全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驿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加执法监督人员力量配备,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典型案件剖析和通报制度,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力求实现法纪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要加强执法过程和行为的监督,积极落实行政处罚案卷查评工作,并跟踪反馈案卷查评结果,整改落实到位,及时了解执法效果,改进执法方式,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抓实机制健全,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定期调度,解决难题。完善营商环境定期调度机制,定期对困扰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进行梳理,找出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抓好落实,解决一批企业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二是分析问题,补齐短板。客观分析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聚焦问题,补齐短板,切实发挥营商环境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三是巩固成果,建章立制。对行之有效的具有普遍性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及时作出制度性安排,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四是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从“怕出错、不干事”的顾虑中解脱出来,让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部受到尊重、得到重用,让不作为的人员没有市场。五是健全投诉机制,严肃责任追究。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督查考核,加大曝光和严肃问责力度。
(作者单位:驿城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