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提出“把县域治理‘三起来’作为根本遵循”“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经济强县”。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县域主导产业作为一个重要支撑,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意义深远。贯彻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需要我们下大功夫推动驻马店县域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创新引领
让产业能级“提”起来
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核心地位。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省委多次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置于“十大战略”之首。创新一直是我市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的短板,特别在科技创新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高端人才引进难、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招聘难、高层次人才留住难,创新主体不强、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中高层次及领军人才匮乏,难以开展高端科技和关键技术研发,制约了主导产业提质升级、提质增效。创新的核心地位亟待强化,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一要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创新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持续加大创新要素投入;不断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政策等。二要树立全域全面创新理念。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业态创新等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创新,激活各类创新要素、活跃创新氛围。三要引育高能级创新主体。引进和自主培育一流创新平台、一流创新人才及创新型企业,以县域主导产业为核心、加强合作、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发展“数字+”经济模式,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组建市县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市县乡村一体的电商平台,引导各县优质特色产品在全国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四要推进业态创新。汇聚产业特色、地方文化资源,发展以花生、芝麻、驿站、车舆、重阳等文化符号为主题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创产业,提升文创产品开发水平,以文助产,实现“三链”同构,扩大产业知名度。
坚定主攻方向
让制造业质量“高”起来
制造业是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我省要重点培育10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万亿级7个、5000亿级3个,力争形成2至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30个左右的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先导布局3至5个未来产业链;重点培育的10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分别为装备制造集群、绿色食品集群、新型材料集群、电子信息集群、节能环保集群、现代轻纺集群、绿色建材集群、汽车制造集群、生物医药集群和现代化工集群。我市提出“十四五”时期打造“智造之城”的发展目标,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一是抢抓战略机遇。抢抓实施“中国制造 2025”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发展步伐和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行动,为我市县域先进制造业乘势发展谋得一席之地。二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做强食品、装备制造、轻纺3大优势产业,提升优势产业能级,建设一批优势产业基地;做优医药、化工、建材3大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减量、提质、增效”转型;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节能环保6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5G产业园区,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布局未来产业,聚焦量子信息、区块链、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积极推动示范应用,抢占发展先机。三是加快提质升级。以智能化、集成化、服务化、绿色化为主线,全面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进具有驻马店特色的智能装备及智能产品的研发,积极开发“制造+服务”发展模式,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拓展服务领域、贴近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模式,有效促进制造业附加值的提升。
坚持因地制宜
让特色品牌“亮”起来
发展县域主导产业要尊重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基础条件和优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彰显特色”,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使县域产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清晰的辨识度。我市各县区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明确了自己的主导产业,纷纷走出了特色发展之路,但主导产业品牌叫得还不够响、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大、品牌价值还不够高。解决这些问题、打造特色品牌,必须在立足本地实际、选准特色产业的前提下,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培育、扶优扶强,壮大规模、提升质量。一要补链延链强链。建立市、县两级“链长制”工作机制,强化对资源和要素的组织协调,增强产业关联性、集成性,让产业链真正强起来;深化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打造强劲的主导产业集群,做大规模、做优效益、做强效应。二要强化龙头带动。对龙头企业厚爱几分,做大引擎,强化引领,壮大竞争优势,发挥其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头雁”作用。三要提升品牌价值。深入落实“三品”战略,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质量标杆和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机制。深入开展品牌培育经验交流和品牌诊断活动,建设商标品牌示范基地,培育品牌产业集群。支持企业拓展线上市场,培育新兴品牌。
深化改革开放
让动力活力“强”起来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和必由之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决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塑造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以规则机制创新提升开放能级,加快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时代的开放,最鲜明特征是制度型开放。”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驻马店的关键一招。”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全新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进一步激发驻马店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动力活力,为县域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为优越的环境、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一是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切实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深化国资国企、地方金融、事业单位、民生等领域改革,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开放型体制机制,推进“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完善县域主导产业扶持机制和政策。二是以全方位宽领域开放增活力。要更加注重“链式招商”,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大引强。完善多层次、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国农加工投洽会的国际影响力,发挥开放平台对县域开放型经济的带动作用。抢抓产业链重构机遇,围绕主导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稳定扩大平舆户外休闲产品、泌阳食用菌、确山提琴等出口规模。发挥黄淮学院、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带动作用,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工匠人才上用力,完善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把驻马店打造成优秀人才的“生态洼地、集聚高地、创业乐地”。紧抓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机遇,以开放的姿态、协作的实举、共赢的导向,找准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加强区域统筹协调,探索区域间产业合作、联动发展。三是抓科学考评奖惩评优环境。《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与奖惩办法》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我们要吃透文件精神、对照自查、加快整改,完善驻马店营商环境评价与奖惩办法,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和以评促改,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县域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驻马店市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