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建东
油馍是豫东南最具特色的经典小吃,小年吃油馍也是当地的餐饮文化习俗。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精心制作油馍,在当地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
据《新蔡县志》及《杨氏家谱》记载,顿岗(沈岗)油馍源于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是由居住在新蔡东沈岗的杨氏族人发明制作的。
杨氏始祖友才公,字同心,原籍山东济南府枣林庄,因避元末之乱,于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由鲁迁豫,明洪武初年定居于新蔡东沈岗。当时沈岗为新蔡境内的九保之一,是连接凤阳府与汝宁府间的交通要道,来往商旅熙熙攘攘,投宿用餐者络绎不绝。杨氏在耕读之余,设店经商,招待宾客。为方便商贾远程携带,杨氏族人发明制作了一种不仅味醇可口,而且耐存放不易变质的油馍。
杨氏一族崇文重教、诗书传家,传至六世有杨可起、杨可升、杨可伸、杨可前四兄弟。杨可伸,自幼酷爱美食,后官至光禄寺署丞,掌管皇室贡品及宫廷御膳,逐步完善和提升了油馍的烹饪技法并将其推介至宫内。王公贵族品尝后,无不交口称赞,问其名,杨可伸自豪地说“沈岗油馍”,从此就有了“沈岗油馍”之名,宫廷贡品中就多了这一中原面食。
该技艺现已经历十四代传承,一直延续发展至今。特别是十四代传承人杨晓伟、王华颖,在传统油馍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顿岗油馍制作技艺外形更优美、用料更考究、制艺更精湛,不仅外形特别、口感细腻柔软,而且有大量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等膳食价值。
顿岗油馍制作技艺世代传承,发源于新蔡县顿岗乡,流传于新蔡县周边县、市。顿岗油馍的主要特点是工艺繁复、分工极细、馅方独特、烙火适中。
顿岗油馍制作技艺为传统手工工艺,面要和到、揉到、醒到,并要搓、甩、拉、拽,多次垫面、多次贴水,达到面团光滑、面质筋柔方能使用。用鸡油拌馅,按顺序搅动,使其达到稀稠如粥,便于卷入油馍面剂子之中,成熟后才有可口的效果。拽成一个个面剂子后,要醒上10分钟,然后将面剂擀薄到透亮,抹上调好的馅料,将面片卷成长条状,再将长条面剂压成面饼,再擀成菜盘大小的油馍胚子,浇上小磨香油,放入烧热的大铁锅里烙制,不断转动至焦黄色即可出锅装盘。
顿岗油馍层多而薄,金黄透亮,皮脆内柔,馅心醇厚不腻,口感极佳,体现了河南餐饮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的独特性,是河南风味小吃的代表和新蔡县的一张餐饮名片。
顿岗油馍制作技艺传承六百多年,展现了当地民众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见证了当地特色餐饮文化发展的进程和民俗发展的历史,是一代代民间厨师手工技艺的结晶,是中原餐饮文化的宝贵遗产。
作者简介:陈建东,男,新蔡县孙召镇人,专注餐饮文化及餐饮数字化管理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