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红卫 朱晓吾
“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都停产了,而我们厂依然订单不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8月20日,在汝南县板店乡冯屯村汝杭金属制品厂生产车间,车间负责人冯国华一边帮助工人打下手一边说。
“汝杭金属制品厂是我村2017年引进的一家企业,主要生产监控杆、摄像头支架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冯屯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喜介绍,汝杭金属制品厂已就近安置60多人就业。
“制品厂为了照顾我们,工资按件计酬,多劳多得,工作时间可以灵活掌握。我们农忙时在田间当农民,干完农活进车间当工人,既照顾了家庭,又挣到了工资。”车间工人张四问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板店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产业带就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台优惠政策,通过内引外联,利用扶贫车间和闲置集体房屋吸引企业进驻乡村开设工厂,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办企业,冯屯村汝杭金属制品厂、冯屯村华美编藤厂、苏庄村天南箱包厂等一大批建在群众家门口的生产企业产销两旺,吸纳500多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让他们种田务工两不误。
在引进生产企业安置劳动力就近务工的同时,该乡还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突出“一村一品”,建立专业合作社20多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扶持带动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我们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积极培育发展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收到较好效果。”该乡党委书记张冬介绍。在确定“一村一品、产业强乡”发展思路后,该乡先后多次组织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周边的蔬菜、林果、食用菌种植基地参观学习,使村民们更新了观念,坚定了产业致富的信心。
目前,全乡“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以彭营村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基地的小麦良种繁育产业已辐射4个村,面积超过1万亩。魏岭村黄金梨已发展到2000多亩,苏庄村黄金蜜桃通过电商平台远销省外。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群众种植西瓜5000多亩,发展中药材种植500多亩、香菇大棚100多座。以柴庄村为基地的红薯种植及“三粉”加工产业不断壮大,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红薯“三粉”制品畅销周边市场。温棚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仅魏岭村“绿红火”蔬菜专业合作社就已建温室21座、温棚80多座。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在板店浩西牧业、刘营腾飞养殖的示范带动下,全乡现有规模养殖户35户,年出栏肉牛1000多头、羊1万多只。淡水养殖快速发展,全乡废弃坑塘得以有效利用,“莲鱼混养”效益逐年攀升,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就业富民,产业强乡,今后我们将把发展产业和增加就业作为稳定脱贫、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在招商引资和特色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切实把产业振兴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来,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张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