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3日
东皇街道:“姜”来生活更美好
  □ 刘付明 贺志勇
  立秋时节,田野上到处生机盎然。芝麻追着花儿可劲儿地往上蹿,就连田埂上的狗尾巴草也垂下了脑袋,天气感觉凉爽多了。
  “祁书记,你看,俺也用上了‘洋玩意儿’。俺坐在地头不动就能浇水,方便多了。”近日,站在绿油油的生姜地里的平舆县东皇街道小陈社区董营村姜农余付力兴奋地说。
  由于气候适宜、土质富含硒元素,小陈社区一直都有种植生姜的传统,产出的姜肉质香脆、皮亮无丝,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因生姜市场价格不稳定,收益时好时坏,村民只是小面积种植,难以形成规模。今年,平舆县纪委监委派驻东皇街道小陈社区第一书记祁佳到任后,为更好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因地制宜,扩大生姜种植规模,大力推广生姜种植产业。
  “规模种植生姜,困难和问题都难免,关键是发现困难和问题后大家要一起想办法。人多点子就多,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也就多,靠一个人蛮干不行。”祁佳首先做生姜种植大户余付力的工作。2003年,长期在外务工的余付力听取村党支部书记李梦礼的建议,开始种植生姜,今年已经发展到92亩的规模,预计收成5万多公斤。余付力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余付力告别外出务工历史,守着家靠种植生姜收获了“第一桶金”,许多村民也跟着开始了生姜种植。
  “生姜可是家家户户都爱吃的佐料,要想办法种出高品质的生态农产品,让大家吃得放心,这样才能打开销路。”为提高生姜种植产量和质量,让种姜农户有更好收益,祁佳等人邀请县内外农业技术专家向群众讲述生姜种植、管护、病害、储存等方面的知识,为姜农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引进了产量高、辣味足、好管理、耐储存的山东大姜新品种,推行“订单农业”,与山东外销商签订购销合同,确保姜农丰产丰收。今年,小陈社区采用新技术种植的300多亩山东大姜丰收在望。
  “忙时在农地,闲时在基地,家庭收入两不误。”看着一排排生姜、一张张笑脸,李梦礼谈起自己的目标很有底气。今年,小陈社区谋划成立生姜产业园,并由余付力牵头成立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行统一生产规划、农资供应、农技指导、质量标准、产品销售等,减少生产成本开支,提高生产效益,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生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