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臧 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老而又厚重的房地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房地历代村民生生不息的根和魂。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房地上,多少先人开启民智、造福天下!多少豪杰金戈铁马、建功立业!如今,有这样一个人,他继承了房地先祖们改天换地的不屈精神,带领村民决战脱贫攻坚、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事迹被当地政府和村民大力称道。他,就是遂平县文城乡马庄村委主任张富伟。
“扶贫工作一定要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老百姓,中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脱贫攻坚实施以来,“白加黑”“五加二”,成了家常便饭。“怎么又加班、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吃饭?”“血压、血脂这么高,可要注意身体呀!”这是家人和他通话时常挂在嘴边的嘱咐。由于工作需要,他每天吃住在村委,饥一顿饱一顿,工作忙的时候,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或者干脆吃点方便食品,这早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
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饮食起居又不规律,2019年10月12日,他突然感到手臂发麻、视物模糊、眩晕呕吐,说话吐字不清。同事见状,立即把他送到县医院,结果被诊断为脑梗死。“这下可以好好休息了,调养一下身体了。”“这就是身体给你敲的警钟,整天不是在村委统计、填报各种数字,就是到贫困户家中帮扶,你要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娘几个该咋过呀!”妻子边抹眼泪边说。
住院20多天后,医生嘱咐,回家好好休养,身体才能慢慢恢复。到家后,乡亲们来了,经常帮助的贫困户来了,村“两委”的同事来了,文城乡党委、乡政府的主要领导也来了,大家看到面容憔悴、右胳膊僵直,右手无法握筷,右脚迈一步就非常困难的张富伟,再想起昔日高大魁梧、走路带风的他,大家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康复期间的张富伟在村委大院里、在乡间小路上都留下了咬牙锻炼的背影。有一次,我到村委办事,看到此时此景,想起了之前的他,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不禁心酸如麻。
“富伟,锻炼的同时也要加强营养,戒烟限酒,老同学祝你早日康复,早日回到工作岗位。”
“老同学,不要难过,我根本没把这病放在心上,我会很快战胜病魔,康复如初的。”望着信心满满的张富伟,我很欣慰。
“老同学,你在教育部门,可能对脱贫攻坚战的难度不太了解,咱们村要想完成党和政府定下的攻坚任务,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的目标,非下苦功不可。村“两委”新来的几名年轻同事对村情民情还不太了解,对帮扶政策、帮扶措施还没吃透,还需要我这个老兵冲锋在前,我不能因病推卸责任,我争取在两三个月内恢复到能上岗工作。”
寒意渐浓的深秋,村委大院的几棵乌桕树已由绿变红,红的似簇簇火焰。望着夕阳映照下的他那布满汗珠的红红脸庞,我寒意顿消,心情爽朗起来,感觉整个村委大院春意盎然。
“休息一会儿吧,坐下喝口水,不要累着了。”喝了几口热水后,他又给我说,“扶贫工作党心所向、民心所依,在涉及全村82户166人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多次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中,努力寻求脱贫致富的良方。每到一个贫困户家中都同他们深入交流,细看责任牌、细算收支账、细查生活情况、细问群众还有哪些诉求,与群众打成一片,摸准实情、因户施策、实现精准扶贫。把贫困户当作自己的亲人,帮助贫困户打扫卫生,给孩子买一些水果。有时带着工作队自带食材吃着‘连心饭’拉家常,在谈笑间进一步拉近和贫困户之间的感情。”
我每次回到老家,就会听到村民说,特别是贫困户的由衷赞叹:“张主任做事从不来虚的,脱贫攻坚更是实打实,真是为我们马庄村办实事、办好事的好干部!”村民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了张富伟工作的点点滴滴,反映了他处处为困难群众着想。
2020年的春节注定要载入史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站在了防疫第一线,来到莲花湖街道办事处青龙社区卡点值班执勤。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想起了老同学张富伟,他的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我立即打了他的电话。
“老同学,谢谢你的关心,我和你一样,已经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有时入村宣传,有时卡点值班,有时精准排查。”
“你的手脚好利索了吗?这么寒冷的天,你能受得了?”我有点担心。
“手脚虽然不太利索,但可以丢掉拐杖了,这次疫情比2003年的非典还要厉害,村委一班子忙不过来,我能帮多少忙就帮多少忙吧。”
我还是有点担心,又询问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说:“老弟,有啥办法呢,他不听,非要去工作,疫情这么严重,作为一个连走路都不正常的病人,你说家里担心不担心。”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如今,全村贫困户即将全部脱贫,全面小康已触手可及,张富伟还未完全康复,右腿还很僵直,步履蹒跚,犹如刚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员一样,但是他充满了斗志,稍做休整,又将投入一场新的战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漫步在房地上,伫立在古房邑遗址旁,思绪万千,秀丽如画、绵绵不绝、哺育人类的汝河在默默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如今房地的村民正在继承先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朝气蓬勃、豪情万丈地走在新时代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