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春
元人纂修的《宋史》里赵构是个擅长跑跑跑的“逃跑皇帝”,在民间文学里,赵构是一位任用奸相秦桧,枉杀抗金名将岳飞,自毁长城,偏安一隅,一味求和的糊涂虫。无论在哪里,赵构似乎都不怎么招人待见。但不可否认,赵构能登上皇位,保有半壁河山,除了自己有两把刷子,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他的众多人和之中,三位驻马店人功不可没。
给赵构送瞌睡枕头的谢克家
谢克家(?~1134年),字任伯,蔡州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人)。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宋朝诗人、书法家。因为《宋史》没有单独列传,后世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他的词《忆君王》却非常出名,“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词章虽短,道尽了徽钦二帝被掳北去后东京汴梁人去楼空的无限凄凉。
谢克家是东晋谢氏后裔。祖父谢诰,宦迹不详,但他有两个著名的儿子。一个儿子是宋代著名理学家、位列“程门四先生”之首的“上蔡先生”谢良佐;另一个是谢克家的父亲,与后来官至宰相的赵挺之、江西诗派诗人陈师道、官宦世家出身的山东高昌庸齐名,且同为郭概女婿的谢良弼。赵挺之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公公,谢克家的弟弟谢克明也娶了赵挺之的女儿。正是这层关系,李清照南渡后,还曾多次得到谢克家的帮助。南宋初有人邀请谢克家在“蔡氏帖”(即蔡襄《进谢御赐书诗卷》)上题字,他一眼认出这是李清照丢失的珍爱藏品,挥笔写下了“姨弟赵德甫(注:即李清照丈夫赵明诚),昔年屡以相示。今下世未几,已不能保有之,览之凄然。汝南谢克家。癸丑九月十一日,临安法慧寺。”并将消息告诉李清照,为自己不能帮她讨回宝贝表示道歉,让流离颠簸中的李清照深切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谢克家和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家关系也非同一般。朱熹的父亲朱崧因为谢克家与綦崇礼举荐,官拜秘书省正字、吏部侍郎。绍兴二十一年夏,朱熹还奉母亲之命专程到黄岩灵石寺祭拜过谢克家墓。
北宋时谢克家先后任定武学官、国子祭酒、起居舍人,仕至尚书礼部侍郎。靖康元年,金人攻破东京,他作为议和使多次来往金军营中。徽钦二帝被金人留作人质后,谢克家任太子宾客,辅助钦宗太子赵谌监国。赵谌被金人掠走,谢克家滞留东京。当时侥幸逃脱被俘命运的赵构在众臣的拥立下,到了济州(今山东巨野县南),号称天下兵马大元帅。此时谢克家也打算到济州依附赵构,但却被吕好问以谋求赵氏江山长远劝阻下来,在张邦昌的“伪楚”政权里继续担任礼部侍郎。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七日,北宋大臣张邦昌被金人强立为“楚”国皇帝。与别的皇帝不同,他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找到个下家,接手皇帝位这个烫手的山芋。而此时的赵构也正需要在大宋两位皇帝尚在人世的情况下,给自己名正言顺登上皇位找个合适的机会和理由。恰在这时谢克家给赵构送来了瞌睡需要的枕头。四月八日,谢克家和他的儿子谢伋以及赵构的舅父韦渊奉玉玺和孟太后懿旨赶往济州,劝赵构登基。一行人十二日到达济州时,已形如乞丐。看到谢克家跪进的“大宋受命之宝”,拿到了瞌睡枕头的赵构或许是感到一切来得太突然,用熊克《中兴小纪》的话说就是“克家跪进,上恸哭”。当即委任谢克家元帅府差,提举一行事务,南渡后委任谢克家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赐他的长子谢伋进士出身,官至太常少卿。谢克家为官吏治精明,为人忠直敢言,曾上书直斥蔡京、童贯祸害忠贤。看到了北宋末年众多家人的离乱之苦,他由主张主和变成主战,成为南宋初制衡主和派的中坚力量。绍兴二年(1132),秦桧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谢克家上《褫职告词》,请高宗写下了批评秦桧投降卖国的御札,让秦桧终其一世不得安生,直到死前还心想着要毁掉这份御札。谢克家后来寓居黄岩灵石寺,子孙依居,耕读传家,是南宋著名的科举世家。
公元1127年,拿到了谢克家送来的玉玺和孟太后懿旨的赵构登上皇位已经是名正言顺的事儿,有了天时人和,但他还需要一个地利,那就是在哪登基的问题。关键时刻,另一个驻马店人登场了。
两次拯救赵构于艰难的朱胜非
朱胜非(1082年~1144年),字藏一,蔡州汝阳人(今河南汝南县人),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攻打东京汴梁时,他任东道副总管、权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是当地的军政一把手。朱胜非对打仗这事儿真不在行,于是金军一来,他马上拍屁股溜了。直到韩世忠军大败金军,才战战兢兢地回来,继续担任他应天府知事。
此时有了天时人和的赵构还在济州。当地的父老乡亲迫切希望他在那就任皇帝,这样济州也就成了都城了,说不定高考(当时叫科举)什么的还能沾上点光。但赵构知道,他的继位不仅是个仪式,更重要的是他要借这个机会捞到最大的政治资本,搜罗人心。东京有张邦昌,虽然他也劝进,但赵构不敢去。他怕金人一施压,张邦昌会把自己送到金人那里去。东京不能去,哪里继位才更合适呢?这时朱胜非从应天赶到济州,他告诉赵构,就到应天(即商丘应天府)吧,那里是太祖赵匡胤的龙兴之地,地气好,又是咱的地盘,保准不出问题。赵构身边的谋臣一参谋,确实不错。于是赵构就赶到应天,于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在应天继位,改元建炎。
《宋史》说“时方草创,胜非凭败鼓草制,辞气严重如平时。”此时的朱胜非意气风发,为这个新立王朝做了很多积极有效的工作,官职也一路升迁,到建炎二年(1128年),已迁至相当于宰相的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
在应天登上皇位的赵构,尽管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金兵搞得如惊弓之鸟,一路跑跑跑,甚至一度被困在海上,不敢上岸,但还真没有人能对他的帝位构成威胁。然而,让他没有想到,对他帝位构成威胁,让他面临一生中最大一次危机的不是金人,也不是他所担心的太祖一脉,而是两个并不起眼的护卫将军。
事情的起因是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兵再次进攻时,赵构宠信的靠巴结宦官不断升迁的官员王渊负责断后,你说你自己逃跑也就罢了,这位还用战船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宋兵及战马失陷敌营。出了这么岔板的事儿,按理说,王渊应该受到严厉处罚,但因为他与宦官关系好,赵构只是改任他的枢密使为同签枢密院事,并没有作出其他严厉的处分。3月25日赵构又下诏:“新除同签枢密院事王渊免进呈书押本院公事。”就是说王渊掌管枢密院事务时,可不必呈书报奏皇帝,凡事自行处置就行了。明显是不降反升。这下有人开始不淡定了。3月26日,扈从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等起兵,他们要“清君侧”,冲进皇宫杀了王渊和大批宦官,还坚持要废掉赵构,策立赵构三岁的儿子赵旉为皇帝,不答应就后果自负。危难之际,朱胜非再次出面,他一方面安抚苗、刘,好话说尽,稳住他们的情绪,一方面在孟太后和赵构之间来回游说,商讨假意答应苗、刘,度过眼前危机。在他的斡旋下,赵构退居显忠寺,号睿圣宫;孟太后辅助赵旉登位,垂帘听政。4月1日改年号为明受,赦免苗、刘犯上之罪,而私底下朱胜非对内团结朝臣,保护赵构的安全,对外让人到城外传递消息,动员各地起兵勤王。4月4日,勤王军刘光世、张浚、韩世忠、张俊、吕颐浩等入城,孟太后下诏还政,恢复年号建炎,赵构重新登上了帝位。《宋史》说朱胜非“苗、刘之变,保护圣躬,功居多。”
经历此事,朱胜非以不能死于王事乞请罢政,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洪州,不久任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二年,在吕颐浩的荐请下二度为相。因为在官场中行走湿鞋,朱胜非被人抓住把柄,绍兴五年被弹劾,以疾病引归,直到去世。
朱胜非南渡后卜居于湖州,葬于妙喜山下,子孙遂居湖州。五个儿子中以次子朱夏卿最为出名。朱夏卿进士出身,历官两浙转运副使、户部侍郎,是一位主战派。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以淮东总领的身份参与了抗击完颜亮的战斗,与镇江守臣赵称相“命战士踏车船径趋瓜洲,将迫岸,复回,金兵皆持满以待”,搞得金兵惶惶不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朱夏卿的子孙继承祖业,终其南宋代代以进士为官,是当时著名的家族。
参与平定苗刘之乱的周望
建炎三年的苗、刘之乱对赵构来说,是他一生最大的坎,也是场噩梦。这场突发的兵变让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赵旉(受惊吓而死),也失去了生育能力(史说得了“腐病”)。按照宋人的记载,这中间还多亏了韩世忠的老婆梁红玉施巧计出城通风报信,于是各路军马纷纷起兵勤王,蔡州真阳人(今河南正阳县人)周望也身在此中。
周望,字仲弼,政和八年(1118)王昂榜进士。出授起居郎,历转宣教郎、太常少卿、给事中。按照宋代王明清《挥麈后录》的记载,周望这个人“有口材,好谈兵”,赵构在山东济州的时候,他是赵构的高级秘书(记室),是赵构最早的核心集团人物之一。建炎初,曾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到河北军看望慰问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宋史》没有为周望专门立传,但在当时他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有关南宋初年的不少事件里,都有他的身影。苗、刘之乱的时候,周望任给事中兼任江浙制置使。制置使这官最早设置于唐朝后期,是为了在军事行动前后为控制一方秩序而设。《宋史·职官志》记载“制置使。不常置,掌经画边鄙军旅之事。”江浙制置使就是专门负责江浙地区军旅大事官职,周望之后的继任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世忠,可见其地位之重。赵构重新登上皇位,对苗、刘二人恨之入骨,于是张榜天下,凡是“生擒苗傅、刘正彦,有官人转承宣使,无官人正任观察使。生擒到王钧甫、马柔吉、张逵、苗翊、瑀,与转七官。或能斩首,并同上件功赏。”(见南宋人撰写的《建炎复辟记》)此榜一出,周望就发现了问题:“捕杀苗傅、刘正彦之赏既重,而其众欲降者,未有赏以来之,恐无以解疑。”(同上)你光奖赏诛贼首的不行,关键是要瓦解叛军,让他手下的人归顺。赵构一想也对,就诏告说凡投靠过来的人原来有职级的官升一级,没有的也升衔两级,补武校尉,转成军官。此令一出,效果明显。周望带兵进入衢州不久,苗傅的精锐部队赤心队一帮人就率众投降了周望,苗、刘二人也在韩世忠等人的围捕下相继落网。至此,搞得赵构狼狈不堪的苗、刘兵变终于得到解决。周望因为献计成功和清剿乱兵,官至兵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兼两浙荆湖等路宣抚使,被委以抗金重任,负责镇守平江府,比韩世忠、岳飞这些名将级别还高。可惜的是,周望没把握好机会。金兵南下时因判断失误,指挥失误,后又坐视临安陷落,被贬任昭化军节度副使,连州安置,失去了扬名史册,正史立传的资格。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位三十五年的赵构禅位于宋太祖一脉的养子、皇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大约十四年(1187年)后去世,活到了年八十一岁,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高寿皇帝。这位太上皇还有一位经常切磋书法,无话不谈亦臣亦友的书友贺允中,也是一位驻马店人。贺允中(1089~1168),字子忱,蔡州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人),政和五年乙未科(1115)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封会稽郡开国公。他家五代出了四位进士,与朱胜非、张邦昌同为邓氏之婿。他的女婿就是朱胜非的儿子朱商卿,与朱胜非也是儿女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