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育南
“开发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以省级食品安全区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为总抓手,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凝聚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补短板、抓重点,求突破、创亮点,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日前,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史爱民谈省级食品安全区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时表示。
构建责任体系,党政同责抓落实。开发区周密部署,召开创建推进会、书记办公会和党委会专题研究解决食品安全重大事宜。制定印发有关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意见、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和综合目标考评办法等,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和奖惩。健全区、乡办、村三级组织领导体系,区、乡办均成立食安委、食安办,设立基层监管所,乡办、村均设立协管员、信息员。健全监管经费财政投入保障长效机制,把食品安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财政监管方式,规范各类监管资金,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积极创新创优,提升管理能力。打造专业执法队伍,健全学习培训机制,开展技能比武,培养素质过硬的专业执法队伍。年抽检食品量1200余批次,农产品和食品检验量在每年4批次/千人以上。农贸市场、大中型商场、超市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快检量25000余批次。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开展食品生产环节标准化示范工厂创建,食品流通环节示范市场提升、“放心肉菜”超市创建,餐饮环节“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单位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保障辖区食品安全。
落实主体责任,拧紧食品安全阀。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签订责任承诺书,企业严格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追溯体系,推行食品安全6S4D规范化管理,加强教育培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三是定期开展自查评价。企业对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评价、自我整改。
加强部门联动,精细监管重实效。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监管和管理责任,积极作为、密切配合,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违法严惩。以“放心肉菜”、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为抓手,狠抓各环节食品违法行为。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的规范化管理,在相关乡办至少高标准打造出一家农村集体聚餐点。严格落实“四个最严”,严惩重罚违法行为。近两年,办理违法案件280余起,上缴罚没款240余万元,捣毁黑窝点12个,移送起诉21人。
弘扬共建共享,社会共治促长效。开发区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属地管理、部门依法监管、行业诚信自律、社会各方协同、公众积极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制作倡议书、图片和标语等,指导全区创建宣传工作。在官网、报刊、电台开设创建专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六进”宣传等。加大对12315投诉举报宣传力度,设立举报奖励专项资金及举报人保护制度。近两年,全区受理食品投诉举报789件,办结率100%。发挥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管理职能,全方位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行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对违法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食品安全区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史爱民坚定地说,开发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如既往地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工作机制,打造特色亮点,切实保障群众饮食安全,为全市、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贡献开发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