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付明 通讯员 贺志勇
“叔叔阿姨,我错了!我保证,今后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穿着新买的衣服,坐在新买的床铺上,看着宿舍里帮扶人员来来往往忙碌着,陈梦浩眼噙热泪,哽咽着说。
12月1日,这一幕,发生在平舆四中女生宿舍里。这一刻,平舆县东皇街道刘凡社区第一书记年得领笑了,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志笑了,街道、社区、学校的帮扶人员也欣慰地笑了!
姐弟辍学
刘凡社区陈庄16组的陈国华,家庭原本也幸福,大女儿陈畅畅在吉林外国语学校上大学,二女儿陈梦、三女儿陈梦浩、儿子陈浩杰均在上学。尽管家庭负担重,但是夫妻二人共同努力,生活也无忧。
不知何时起,陈国华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家庭开始出现了矛盾。随着生活日渐拮据,夫妻二人矛盾激化。2017年,妻子张霞带着二女儿外出务工后,杳无音信。那年,小女儿陈梦浩9岁、儿子陈浩杰7岁。
2019年,陈国华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孩子享受了“两免一补”等相关教育扶贫政策,上学有了保障。在苦苦盼望中,性格本就内向的姐弟俩,愈发自卑了,尤其是姐姐陈梦浩更是得了自闭症,产生了厌学情绪。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家上网课,时间一长,姐弟俩一度辍学在家。不知什么原因,姐弟俩不愿上学了,也不愿出门了。孩子不上学,父亲陈国华束手无策,只能由着他们。
从此,两个孩子吃喝拉撒都在屋里,刘营学校的老师们每次劝学都要给他们俩往外掂尿桶,帮助收拾杂乱的屋子,打扫满地的垃圾。
爱心接力
“孩子这么小,如果不上学,能干什么?整天不出门,时间长了,心理和身体出了问题怎么办?”无奈之下,刘营学校校长徐凤丽找到了刘凡社区第一书记年得领,请他帮忙做工作。年得领多次到陈国华家里与姐弟俩进行沟通,但效果并不理想。
“你管俺干啥,俺不要你管,俺就是啥事也不想干!”看到年得领等人入户走访帮扶,姐弟俩并不领情,要么死活不说话,要么就说不让管。
“你们只要走出这个屋,如果上学,费用我出,如果不想上学,说想干啥?我满足你俩。你们嫌弃同龄人幼稚,我让宏丰汽车城的销售员大姐姐陪你们,是想吃好吃的,还是玩好玩儿的,都行。”平舆宏丰汽车城董事长、刘凡社区支部书记刘运长带着村组干部多次上门劝说姐弟俩。
姐弟俩的辍学,牵动着多人的心。街道党委书记吴志来了,办事处主任崔永胜来了,中心学校校长王红生来了……
三个月不间断地走访劝说,就连他们家养的两条大狗都熟识了这些帮扶人,以前见到来人汪汪大叫,现在见人就摇头摆尾,但姐弟俩不为所动,依旧我行我素,任你们门槛踏破、嘴皮磨烂。
学校、社区和街道依然没有放弃,找原因、想突破口,把工作重点先放在弟弟陈浩杰身上,让姐弟俩先分开,分别做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体帮扶人员的努力下,11月23日,弟弟陈浩杰终于同意到平舆县桃李学校上学了。
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志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与街道中心学校和桃李学校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了解了相关情况,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陈浩杰的学习和生活,要求一定要吃好、学好、做好心理疏导。
真情化雨
“梦浩,穿上这件衣服真漂亮!”平舆四中心理辅导教师董爱花看着试穿新衣服的陈梦浩嘴角露出的笑意,感觉坚冰即将融化。
“感谢街道、社区和学校的坚持,扶贫不放弃一个孩子,我们作为孩子的亲属,一定全力支持孩子上学!”姐弟俩的婶子说。
弟弟陈浩杰上学去了,家中只剩陈梦浩了。驻村责任组找到她的婶子,让她婶子不要外出做工,由社区给她生活补贴,她的任务就是陪着陈梦浩,把颠倒的作息时间更改过来;又联系了四中心理辅导教师董爱花,给陈梦浩做心理疏导,把孩子的自信找回来;社区又拿出1000元钱,年得领亲自开车带着陈梦浩和她婶子一起去平舆商场买了两身新衣服。焕然一新的陈梦浩终于有了点自信,大家看到了希望。
“梦浩,浩杰已经上学了,生活和学习都安排好了,村里还为你们申请了救助,家里的事,你不要有负担,你想换个学习环境,学校也找好了,你好好上学就行!”街道、村组干部和学校老师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多次走访与陈梦浩谈心交流,鼓励她要打起精神,入校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经过街道、村组干部和老师的多次劝导,12月1日下午,陈梦浩终于解开了心里的疙瘩,重新回到学校上课,并向关心她的叔叔阿姨们保证,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如何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确保孩子不因贫失学、因贫辍学,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志表示:“我相信,在全街道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下,一定能克服困难,让这些贫困家庭子女持续接受教育,给他们一个快乐充实的童年,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