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新立
清淤工程修复宿鸭湖水生态。 记者 弓华静 摄
良好生态让宿鸭湖变成天鹅湖。 记者 吴 波 摄
宿鸭湖湿地群鸟翔集。记者 吴 波 摄
千百年来,宿鸭湖历经沧桑,几度变迁,以不同时期的不同面貌,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宿鸭湖是天中大地的母亲湖,在历史上是一座灾难深重的湖,在今天伟大的新时代更是一座生态湖、幸福湖。
宿鸭湖,历史久远的苦难湖
宿鸭湖,在历史上原是一片低洼易涝的水泊地。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禹导九河,疏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入江。”由于宿鸭湖地势低洼,汝河、练江河、韩溪河等大小水系均流经此处汇集后进入淮河,并引来大批野鸭、水鸟在此云集栖息,于是这片水泊地便被称为宿鸭湖。
关于宿鸭湖的由来,在汝南民间还有一个流传更为广泛的传说:相传布衣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建立大明王朝,曾把一位皇太子分封到汝南,当地人称之为“王爷”。这位王爷能骑善射,喜欢打猎。有一年春天,他带领一队随从去郊外打猎,发现宿鸭湖这地方水草鲜美,飞禽走兽众多,马上吩咐手下在此安营扎寨,每天早出晚归,捕获了许多猎物。
有一天,王爷狩猎时射中一只狐狸,不曾想,这只狐狸受伤未死,带箭逃跑了。王爷在后边紧追不放,追着追着,眼前的一个村庄挡住了视线,等他穿过村庄再找那只受伤的狐狸时,狐狸已经不见踪影。王爷十分生气,决定长期征用这块土地作为御猎场。但是,猎场范围多大好呢?王爷骑着马前面跑,随从在后边插着标牌,马跑到哪里,写着“王爷御猎场,禁地!”的标牌就插到哪里。一下子,方圆四五十里,有20多个村庄被圈在猎场之内。王爷一声令下:凡被圈在御猎场里的村庄一律拆除,所有百姓限期迁出,违令者全家抄斩!从此,这里就成了王爷专用的狩猎场,史称“官场坡”。多年来,由于这里的河道长期失修,每逢夏秋季节洪水泛滥,官场坡一片汪洋,真正成了野鸭栖息生活的绝佳场地。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千百年来,却饱受着洪涝灾害的苦苦煎熬。
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184年至1949年(总计2133年),宿鸭湖区共发生较大的水灾和旱灾218次。其中,最为严重的水灾就达113次。水灾到来之际,“淮汝两河泛滥,田禾庐舍,崩坏殆尽,溺死者无数,是冬大饥,人相食。”尤其进入夏季,“阴雨连绵,逾月不止,山洪骤下,淮、洪、沙、汝诸河同时泛滥崩决,陆地尽成泽国,平地水深数尺”……
历数着宿鸭湖所承受的一场场水祸灾难,我们会痛切地感受到:历史上的宿鸭湖,几乎就是苦难的代名词!生活在这里的乡亲们,多么希望能够摆脱洪水的袭扰,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但是,由于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腐败,他们只顾享受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天下黎民心中的万千渴盼与向往,只能如水中花、镜中月一样,充满迷离与渺茫!
宿鸭湖,经受劫难坚强重生的湖
1949年10月1日,历史的篇章翻到了新的一页!就在这一天,随着毛泽东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刚刚成立的人民共和国,虽然百废待兴,但一幅幅造福当代泽及后世的社会主义建设蓝图,已在中南海那盏长明不熄的灯光下,以如椽之笔有力绘就。
宿鸭湖——这个位于豫南广袤平原上的天然涝灾区,在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号令声中,拉开了旷古未有的建设序幕。1958年春,水利部投资1800万元,组织汝南、上蔡、平舆、正阳、西平5个县11万名民工,经过四个月苦战,挖湖底、筑堤坝、疏通河道、开凿灌渠、修建水闸,建成了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集蓄洪、灌溉为一体的人工水库——宿鸭湖水库。
新建的宿鸭湖水库南北长35.29公里,东西最宽处近15公里,蓄水区面积167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4640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6亿立方米。曾经肆虐千年的洪水,终于在党和人民筑起的宿鸭湖百里长堤内,呈现出祥和与安澜。
但是,历史总让人始料不及。1975年8月8日午夜1时,由于超强台风“莲娜”的影响,一场特大暴雨引发了淮河上游大大小小的河道、水库洪水暴涨。驻马店地区58座大中小型水库相继漫顶垮坝直至决口,宿鸭湖水库也在劫难逃。
6亿多立方洪水形成五丈多高的洪峰,咆哮而下,短短数小时,全区数以千计的村庄被淹没,400多万人遭受洪水袭击,数万人生命被洪水无情吞噬,就连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铁路,路轨也被洪水拧成麻花,路基被冲毁102公里,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酿成了震惊国内外的河南“75.8”特大暴雨洪水灾害。
特大洪水发生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灾区人民与驻地解放军官兵同心协力,奋起抗洪抢险。从8月8日到28日,解放军64个单位4万多人参加抗洪救灾,调派军用飞机1600架次空投大批抢险救灾物资和食品。
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为团长,以中共中央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等国家部委相关负责同志为副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前来灾区一线进行慰问,组织力量为灾民发放救济款、粮食和日常生活物品,各省市医疗队也昼夜兼程及时赶到灾区开展灾后防疫。为了有效地开展生产自救,党政军民日夜奋战,排除积水、修通道路,搭建庵棚110万间,确保灾民安全过冬。
时任驻马店地区革委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兼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的孔繁斌亲历了“75.8”洪水劫难,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收集“75.8”特大洪水的相关材料。经过研究对比,他总结出“75.8”洪水导致全区水库垮坝事件,在世界水库垮坝史上的罕见程度:6个小时降雨量居世界第一,垮坝水库规模当时居世界第一,在同一时间水库垮坝数量居世界第一。
也正是有了这几个“世界第一”,才让劫后余生的灾区人民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阳光般的温暖。这里有一个感人的场面:1975年8月15日上午9点,中央慰问团在驻马店镇举行慰问大会。中央慰问团副团长乌兰夫同志首先宣读了中央慰问电,传达了毛主席、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极大关怀,一时间,全场爆发起热烈的掌声。参加慰问大会的灾区群众热泪盈眶,齐声高呼:“热烈欢迎中央慰问团!”“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一声声高亢的口号响遏行云,真切地表达出广大灾民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乌兰夫在亲临宿鸭湖大坝慰问灾民后,对驻马店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英勇开展抗洪抢险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几天来,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灾害是历史上罕见的,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困难是很大的;同时,我们更多地看到和听到,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千百万革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革命干部,在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投入抗洪抢险,同洪水进行顽强斗争。”
“75.8”洪水虽然给驻马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下,灾区内人心安定、生活正常,生产热情高涨,没有出现大的传染疾病,更没有出现老百姓外出逃荒的现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了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的血肉感情!
宿鸭湖,持续建设提升的生态湖
“75.8”特大洪水让宿鸭湖水库受到重创。面对冲垮的湖堤河道,党和政府及时组织灾区人民开展灾后重建。洪水过后仅仅几个月时间,国家就投资5029万元,修建了临时度汛工程,拓宽了引洪道、增加了泄洪量、增设了破坝泄洪爆破药室,确保遇到超过500年以上洪水时能够及时破坝泄洪。
1982年,国家水利部门再次对宿鸭湖水库作了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按照百年一遇洪水的设计要求,加高大坝1.2米,加宽坝顶为8米,增高防浪墙1.4米,坝长增至37公里,总库容达到16亿立方米。
1989年,国家又一次对宿鸭湖进行集旅游、蓄洪、灌溉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重修。重新开发后的宿鸭湖,水天一色、波光潋滟、群鸟翔集,成为中原大地上的“人造洞庭”。东岸百里长堤,环湖杨柳堆绿叠翠,鸥鹭齐飞。湖中的万亩芦苇荡一望无际,成为野鸭、白鹭和大小天鹅等野生动物自由栖息的天堂。在宿鸭湖西岸,有5万多亩森林湿地被开发利用,茂密的水草、挺拔的白杨林、游弋的小船、唯美的夕阳……秀美的景色配以垂钓园、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乐设施,让越来越多的观光者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时间的钟摆转到了2018年12月29日。就在这一天,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开宣布: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大型水库清淤试点项目和河南省实施的“四水同治”战略十大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之一——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总投资31.5亿元,开挖淤泥及土方9102万立方米,全部建成完工后,相当于增加一座大型水库库容,将更加有效地恢复防洪兴利功能,提升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持续发挥水库综合效益,保障灌区80万亩农田灌溉,为下游河道提供稳定的生态基流。
从此,静谧的宿鸭湖再一次迎来了美丽的春天!清淤扩容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各级党政领导多次深入施工一线,现场办公、靠前指挥。
2020年3月16日,市委书记陈星,副市长刘晓文带领市县相关单位部门负责同志,来到宿鸭湖清淤扩容工程一号人工岛、南部堆土区、排泥六区等项目所在地现场办公。市委书记陈星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各方责任,持续优化要素保障,在确保资金及时到位的同时,努力把疫情影响的时间抢回来,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进度,努力为驻马店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8月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弘冒雨走进宿鸭湖清淤扩容工程施工现场,全面听取淤积成因、工程规划、施工进度、综合效益等汇报,详细了解施工组织、清淤技术、淤泥处置等细节,并与当地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分析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抓着宿鸭湖清淤扩容这一历史机遇,市县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宿鸭湖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人工湖这个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立足其唯一性和第一性,按照“用好资源、生态优先,突出文旅、做特做精,多吸引人、能留住客,促进消费、推动发展”的发展要求,围绕旅游传统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和新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深度挖掘宿鸭湖文化资源,精心编制宿鸭湖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带总体规划,努力把宿鸭湖区打造成河南省乃至中国中部地区生态休闲文化旅游新高地。
作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汝南,紧紧依托宿鸭湖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带总体规划,结合自身优势,精心制定出“一心引领、两轴拓展、五区联动”县城总体规划,把汝南新老城区的远景发展有机的锲入宿鸭湖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带的总体框架中,最大限度收获了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两大红利。(一心:即新城区内的汝宁大街与西城大道的综合服务中心,这里将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主中心。占地91 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东至东外环、西至宿鸭湖东岸、南至新阳高速、北至总干渠。两轴:一轴是沿汝宁大街形成的城市公共服务轴,贯穿老城区、新城区、宿鸭湖景区;另一轴是北汝河形成的南北向绿水景观轴线。五区:老城区文化体验片区,新城宜居片区、天中山休闲旅游片区、南海禅寺片区、产业集聚片区。)
与此同时,汝南县牢牢抓着宿鸭湖全部位于县境内的天然优势,于2019年聘请同济大学、上海同济开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驻马店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联合编制了《“中国渔 都 ”特 色 小 镇 总 体 规 划(2019-2035)》,全力打造“中国渔都”特色小镇。按照规划,“中国渔都”特色小镇位于宿鸭湖水库南侧,距汝南县城5.5公里,距驻马店市区20公里,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建设区4.8平方公里,是进入汝南的西大门,也是环宿鸭湖生态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其功能定位是以“渔”为脉络,畅通风景秀美,湖光旖旎的宿鸭湖景观廊道,形成以商贸商业、会议展演、湿地垂钓为中心的宜游宜居、宜产宜业、和谐共生、富有活力的渔业特色小镇。努力打造中国渔业之都、中国乡村振兴先导区、精准扶贫示范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区、宿鸭湖生态旅游经济带核心区等驻马店城市新名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宿鸭湖——这座新中国历史上的功勋水库、英雄水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阳光沐浴下,经过965万天中原儿女的精心呵护,必将呈现“长堤卧波,野鸭戏水,柳浪闻莺,浪遏飞舟”的盛世美景,真正成为一座幸福之湖,梦幻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