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乡里情
——记西平县宋集镇崔庄村党支部书记敬营辉
记者 丁 振 通讯员 张金成
近两年,凡是到过西平县宋集镇崔庄村的人,无不惊叹崔庄村变化快、环境美,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足、劲头大。引领全村人描绘新的发展蓝图的不是别人,正是崔庄村返乡农民工——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敬营辉。
返乡第一年,他让全村旧貌变新颜
敬营辉是宋集镇崔庄村敬庄自然村人。在郑州打拼多年成功后,2017年毅然回到西平县城创业。
看着家乡父老乡亲落后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敬营辉心里很难受,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看他彻夜难眠,妻子问他打算咋办?敬营辉说:“咱家祖祖辈辈受穷,现在有钱了,决不能看着全村人还过苦日子。我打算回咱村当干部,带领全村人共同发家致富。”妻子看他说得有道理,欣然同意。
当时,崔庄村的领导班子正处于瘫痪状态。2017年春节刚过,崔庄村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敬营辉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敬营辉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班子会就是研究改善人居环境问题,当时一些村干部担心地说:“整治村容村貌是个大工程,要花很多钱,村集体没有一分钱,上哪儿弄那么多钱呢?”他当场表示:“无论花多少钱,都由我一个人出!”
说干就干。敬营辉上任第三天,就从郑州一规划设计院请来专业人士,从实际出发做了“崔庄村整治人居环境总体规划”。根据总体规划,打的第一场硬仗是拓宽美化村中的主干道。
当村里按照规划拓宽村中主干道时,很多占道户有抵触情绪,拒不拆除自家门前占道的建筑。敬营辉就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拆除。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到一个星期,崔庄村4个自然村的30多户占道建筑就全部拆除,把贯通4个自然村的主干道全部拓展到7米宽,还在两侧开挖了排水沟,栽植了红枫、石楠、海棠、百日红等,安装了路灯。
敬庄自然村东头有一个占地面积3亩的旧坑塘,原来坑里污水臭气熏天,周围堆满了垃圾和柴草。村委对坑塘进行清洗改造后,又栽种了风景树和花草,修筑了曲径小道,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8亩的小游园。同时,对村中的小巷路面全部进行了硬化,并在村口建起了牌坊和灯光球场。
整个工程完成后,村干部把全部开支合计了一下,为改变村里面貌,敬营辉自掏腰包,投入了86万元。
这一年,敬营辉还跑乡上县争取项目资金,建起了3个小广场和1个大舞台,并建起了图书室和卫生室,不但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还使村民在劳作之余有了休闲娱乐和学习的场所。
短短三载,他让村民人均收入过万元
怎样增加村民收入,让全村人尽快富起来?是敬营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考虑最多的问题,也是他与村组干部议论最多的问题。
2018年4月初的一天,电视上播出了介绍泌阳县高邑镇种香菇致富的新闻,引起了他的关注。第二天,他便带着全村干部到高邑镇考察,很快达成了发展香菇的共识。
但一些村民认为,发展香菇投资太大,一般农户种不起。还有人担心种出香菇后,卖不出去咋办?
随后,敬营辉又自费租了4辆大巴车,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110多人到高邑镇参观学习。当天中午,他把大家请到泌阳县城一个大饭店里,自费订了11桌,饭后立即开会研究发展香菇的问题。
敬营辉告诉大家伙儿:“发展香菇是个致富的好项目,只要大家愿意干,建大棚和买香菇菌种的钱全部由我出。种出的香菇由村里统一收购和对外销售,让种菇户零风险。”
这一年,敬营辉出资800多万元,建成了有180座大棚的香菇产业扶贫园区。农户以1个棚每年仅2000元的标准承包大棚种植香菇,不用个人投资,不承担任何风险。对村里66户贫困家庭,敬营辉为每户免费分配2个大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己种植,每个大棚当年平均收入达3万元;无劳动能力种植的,交由村委会托管,委托其他农户种植,每个大棚年底保底分红6000元。
2018年,园区内的180个香菇大棚产值达900万元,净利润500多万元。2019年,他又投资550万元实施园区二期工程,建了80个发菌棚,实现了菌种全部自制,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保证了菌种质量,并安排了58名残疾人就业。当年全村66名贫困户全部脱贫。
敬营辉在带领干部群众发展香菇生产的同时,2018年下半年,经多方考察又选定了种植脱毒红薯项目。村民以每亩土地租金400元入股本村的惠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脱毒红薯。收益采用“532”分红模式(土地入股方得纯利润的50%,合作社作为投资方得30%,村集体作为项目实施方得20%)。
经过两年的试种,崔庄村种植脱毒红薯面积目前达1500亩,按每亩纯收入3500元计算,全村可增收52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1646元,加上种庄稼、种香菇、种瓜菜、养殖、打工、经商等收入,全村人均收入1.3万多元。
当好群众知心人,他用行动传递温暖
“当干部,就要当群众家狗不咬的干部!”这句话是敬营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经常说的话。他认为要当好群众的带头人,首先要当好群众的知心人。
敬营辉上任后,给自己立下4条规矩:一是不贪不占,二是不厚此薄彼,三是不滥用职权,四是不脱离群众。
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始后,为了精准识别贫困户,他带领村干部配合扶贫工作队,对全村农户进行逐户走访,对照贫困户认定标准精准识别贫困户66户158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他在拿出大量资金建香菇大棚的同时,还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和贫困户促膝谈心,帮助他们脱贫致富。2019年底,全村66名贫困户提前一年全部脱贫。
农忙时节,敬营辉都会带着由村组干部和党员参加的支农服务队,开着30多辆机动三轮车,帮助没有车的农户拉运收获的粮食。春节到了,他发动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捐款,购买猪肉、食用油、面粉和粉条送到困难户和贫困党员家中。
疫情防控期间,敬营辉实行“十户联防”制,带领村组干部逐户排查武汉返乡人员。2月4日,他带着贫困户代表,为西平县人民医院捐香菇1500斤、新鲜蔬菜1000斤。这一天,他还出资购买1万只口罩送到了县红十字会。
在抗疫封村的两个月里,全村每个家庭都有他的身影。由于他经常到村民家里走访看望,各家的狗也认识他了。看见他进门,不但不咬,还主动去迎接,被全村人誉为“进群众家门狗不咬的好干部”。
耿耿公仆心,殷殷乡里情。敬营辉,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正用对家乡浓浓的爱,改变着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