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16日
为破解扶贫信访难题,近年来,西平县创新融入社会心理服务,推行“接、解、结”三字工作法,积极主动处置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脱贫攻坚高质量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西平 念好“三字经”走进“百姓心”

记者 丁 振 通讯员 余其中 陈华岗

  近年来,西平县推行“接、解、结”三字工作法,在破解扶贫信访问题中融入社会心理服务,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确保了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效,全县百万农业人口有效信访量远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全县没有发生一起扶贫信访重大事件。2018年以来,连续两年荣获“河南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称号。
  做活“接”字,广开渠道畅出口
  开门接访是处置和化解扶贫信访的基础和前提。西平县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信访不上行”的原则,广开接访大门,广拓信访渠道,广纳群众诉求。
  实行“大员接访”。县委书记、县长率先垂范,带头在县委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接待来访群众,及时解决群众反映诉求和关切,努力把信访群众吸附在当地。
  推行“专口受访”。县信访局、县扶贫办、县直各职能部门设信访接待室;乡镇依托综治中心设信访接待窗口;村(社区)设便民服务中心,县处级领导干部、乡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值班接待来访群众。
  开展“电信理访”。该县利用多种形式公示国家、省、市、县扶贫服务热线电话;张贴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书记、县扶贫办主任以及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扶贫办主任手机号码到每村每户,随时接听上访群众诉求和问题;开通“人民来信绿色通道”,群众写信反映问题免费邮寄;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发布扶贫政策,公示办事流程,解答网民咨询,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降低了贫困群众投诉成本。
  实施“高效处访”。坚持信访群众诉求“日清周结”制度,信访工作人员每天对群众反映诉求问题进行登记、梳理、甄别、分类、汇总、建立台账,有实质内容的填写《信访事项基本情况登记表》,经主要领导批示后转交到承办单位,限期7日内办结,争取让群众反映问题第一时间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办。
  做实“解”字,事解案了化民忧
  解决问题是化解扶贫信访的核心和关键,西平县把事解案了、群众满意作为扶贫信访的根本遵循,综合施策、倾力疏解,确保群众反映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属地管理交办解。按照户籍所在地的原则,该县将信访人诉求进行分类交办,压实属地办理责任,乡镇领导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及“一岗双责”工作机制,积极化解本乡镇扶贫领域信访问题。
  部门对口专题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该县根据县直部门管理权限,将信访人诉求进行分类交办,明确涉法涉诉类由政法部门负责;纪检监察类由纪委监委部门负责;利益诉求类由县信访局负责;扶贫领域诉求类由县扶贫办负责;县直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对口解决好各自领域的信访问题,确保群众反映各项扶贫政策落地、落好、落实到位。
  专业人员上门解。凡是市级以上转交办的问题,由县扶贫办牵头,根据信访人的诉求类型,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学者、鉴定机构人员、医务工作者、工程师、律师、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第三方组织等参与,组建专业团队,实施精准化解。
  联动协作综合解。对重大疑难复杂信访事项,由县联席会议办公室召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会商解决,县联席会议原则上一月召开一次,特殊情况随时召开。至目前,该县召开联席会议8次,研究解决扶贫领域信访问题4起。其中,县委书记主持召开联席会议6次,研究解决扶贫领域信访问题3起。
  明责问责督促解。县扶贫办联合县督察局成立专项督导组,采取电话督办、上门督办、实地督办、联合督办、暗访督办等形式,对全县扶贫领域信访工作及扶贫信访案件办理情况进行督导督办。同时,对因信访问题处置不力造成重大影响的,直接对相关部门、乡镇主要领导进行约谈,情节恶劣的启动严格问责,有效助推了扶贫信访工作及案件的办理进度和实效。
   做真“结”字,真情结对解心结
  结对帮扶是巩固扶贫信访成效的保障和根本。西平县把结好对子下访、回访,心理服务与扶贫信访有机结合,真正达到理顺情绪、疏解怨气、溯源固本、事心双解。
  结好对子理情绪。该县建立以“五大员”为主体的帮扶组,总人数6420人,与信访人结穷亲、交朋友,电话向他们公开,办公室向他们打开,心扉向他们敞开,经常到信访人家中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让他们感受亲人般的关怀。
  真情帮扶解民难。西平县以每月26日扶贫帮扶日活动为载体,以帮扶单位所帮村为网格单元,“无死角”开展“六帮”活动,“零距离”解决贫困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及时发现各类扶贫信访苗头,对排查出的信访苗头,按照“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激”的原则,针对不同情况,研究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化解,从根子上解决贫困群众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满意度,赢得民心民意。
  心理服务解心结。西平县紧紧抓住被中央综治办确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的机遇,积极实践、大胆创新,探索建立了“信访+社会心理服务”的工作模式,把社会心理服务贯穿于信访工作始终,在纵向探索建立了“一评二解三回访”工作方法,在横向建立了“六级六类”服务模式。
  近年来,西平县共开展心理服务31场次,受教育困难群众1.7万余人,运用社会心理服务调处化解扶贫信访事项67起,引导220余名贫困群众走出心理阴影,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