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育南 通讯员 王晋才)8月17日,在全省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市市场监管局向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展示了我市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
坚持“先礼后兵”的策略不动摇。市市场监管局把培训作为监管的重要手段,在不同时间段针对不同监管对象进行内容不同的培训,“先普法,后执法”。通过培训,让经营者学法、懂法、畏法、自觉守法;对不听劝阻、继续违法的,坚决打击,以重罚促自律,以自律保安全。今年1月至7月,全市共办理各类食品安全案件860起,罚没款787万元,位居全省前列。初步形成了依靠培训教育改变“大多数”、执法办案打击“极少数”的监管格局,不仅提高了监管效率,而且减少了社会矛盾。
坚持媒体曝光的做法不动摇。市市场监管局秉持“宣传也是监管”的理念,主动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一些食品经营单位存在的问题,借力新闻媒体推进监管。上半年,先后5次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了48家食品经营单位存在的问题,取得了“曝光一批、教育一群、警示一片、规范一行”的良好社会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树立了市场监管部门秉公执法、为民执法的良好社会形象。
坚持监检结合的方针不动摇。市市场监管局由业务科室、基层监管所依据日常监督检查结果,确定监督抽检对象、抽检品种、抽检数量。坚持“以管定抽、以抽促管”:对经营管理规范、自我管理严格的,少抽检甚至不抽检;对经营管理不规范、自我管理不严格的,常抽检、多抽检。通过监督抽检“倒逼”经营者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不断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以规范保安全。月月抽检辣条、粉条等高风险食品批发商,“倒逼”食品批发商主动停止经营高风险食品、劣质食品。哪个品种问题多抽哪个,哪个项目出问题检哪个,努力提高监督抽检的问题发现率。今年1月至7月,全市共抽检各类食品15644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560批次,问题发现率为3.58%。
坚持源头管控的思路不动摇。市市场监管局对食品生产单位、农贸市场、批发商进行严格监管,从源头管控流入市场的各类食品、食用农产品,提高监管效率。扎实开展“三较差”企业清零行动,对小油坊、小酒坊、豆腐坊进行了专项治理,规范了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行为。督促市场开办者对入市销售的蔬菜水果“先检测、后销售”,并将检测数据实时、不可选择、不可更改地上传至食用农产品快检数据监管平台,实现了由人工监管向电子监管的转变。2020年1月1日至7月31日,全市累计快检食用农产品218423批次,先后发现不合格食用农产品173批次。快检不合格的产品,由商户自行销毁,有效保障了市民“菜篮子”安全。把各类食品批发商作为日常监管重点,经常约谈培训、监督抽检、严管重罚,倒逼其主动关闭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市场的“水龙头”。
坚持风险严控的理念不动摇。市市场监管局把学校食堂作为监管的第一重点,新学期开学前组织执法人员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开学当天,对所有学校食堂进行全程监管。要求各学校在秋季开学前不折不扣落实好“四件事”:足额配备120度以上的消毒柜、打造“布鞋厨房”、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全面推行4D、6S管理。至7月底,全市已有893所学校食堂提前完成了“四件事”,安装“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学校食堂总数达到1640家,分别占全市学校食堂总数1782所的50%、92%。该局要求每个乡镇高标准建设至少1个农村集体聚餐点,引导群众转变传统的家庭聚餐方式,主动到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强的农村集体聚餐点办理红白事,减少出事概率。同时,联合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流动厨师违法改装车辆、无证驾驶的违法行为。持续开展餐饮具清洗消毒专项整治,要求各县区按0.5批次/千人的比例抽检餐饮具,“倒逼”全市餐饮经营者更换了上万台温度达到120度的消毒柜。深入开展“厨房革命”,全面推行4D、6S管理,切实规范餐饮经营行为,以规范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