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10日
泌阳县食用菌产业种植规模长“高”长“大”
  本报讯(记者王朝朝)2019年,泌阳县种植袋料食用菌2.8亿袋,其中香菇2.6亿袋(秋栽7000万袋、春栽9000万袋、反季节高温香菇1亿袋)、黑木耳1000万袋(段)、草腐菌1000万袋,鲜品总产量达40万吨,全县食用菌产业集群综合产值达80亿元。
  种植结构全面优化。调整优化食用菌产业种植结构,品种由原来的单一秋栽香菇发展到现在的春栽香菇、反季节高温香菇、袋料黑木耳小姬菇、木耳等10多个品种,实现了常年生产、四季有菇,满足了不同时期不同菇农根据自己需要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愿望,探索出了适合该县实际的食用菌生产种植模式。
  科研开发取得突破。泌阳县食用菌科技人员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创造出了适合我国北方环境气候条件的“大袋小棚立体”香菇种植模式,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泌阳模式”,称为中国袋料香菇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加工能力不断增强,食用菌产业园功能不断完善。目前,该县已建有泌阳亿健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天中亿龙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泌花食品有限公司、泌阳县鑫发食用菌有限公司等多家食用菌深加工企业。相继开发出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32个,特别是亿健公司生产的压缩黑木耳、香菇脆片、花菇酱、海鲜菇休闲食品,鑫发公司加工的菇皇牌香菇酱、香菇豆皮,河南泌花公司加工的香菇精粉、香菇调料,三明公司生产的三明牌香菇酱、木耳辣椒酱,通达公司生产加工的香菇饼干、真空冷冻干燥保鲜菇远销国外及全国10多个省市。同时,注重培植外向型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
  加快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前,该县食用菌主要是原产品销售,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低。近年来,该县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了食用菌产业园,扶持培育了泌阳县亿健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天中亿龙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食用菌加工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泌阳亿健食用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经形成,食用菌加工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有效解决了当地菇农卖菇难、有菇无价、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2019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为保障食用菌产业稳定、健康、持续地循环发展,为产业发展做好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9年投资10亿元、占地300亩的泌阳新合作中原食用菌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建成。投资16.5亿元的泌阳鲜菇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厂化栽培金针菇、海鲜菇已经投产。食用菌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遍布全县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50个村委。同时,在金融、电信、运输、餐饮住宿、信息和各个生产要素上加快建设完善,逐步形成了食用菌行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菌种选育制作、技术研发、栽培种植、采收储藏、精深加工、物流运输、销售贸易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
  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食用菌种植发展,作为上连大市场、下接千万户,具有桥梁纽带作用的食用菌合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食用菌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已成为推动食用菌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新技术示范带动的主导力量,在食用菌栽培种植中显示了强大推动作用。至目前,该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已发展到130家,年种植食用菌达到1.5亿袋,产量24万吨,产值25亿元。
  发挥产业优势,实施精准扶贫。充分发挥食用菌生产投资小、见效快、周期短、效益好的优势,把食用菌特色产业作为该县精准扶贫的切入点,从政策资金、技术上予以大力支持、扶持。充分发挥基地带动作用,突出抓好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采取政策驱动、金融助推、企业帮扶、村集体经济带动、合作租赁经营等模式,引导贫困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种植。
  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以驻马店市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为契机,以“四优四化”“院士合作共建”合作项目为支撑,以建设泌阳县国家级出口食用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载体,以地理标志产品“泌阳花菇”为抓手,严格按照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要求,搞好质量安全标准化、农业化,投入疫情疫病监测控制、质量安全监测、预警通报与应急管理等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模式,鼓励菇农和企业积极进行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管理体系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认证(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