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田久
曹新付今年86岁了,曾经孤独的他住在确山县任店镇赵湾村李庄前组村头的一个独院里。
曹新付讲,他过一岁生日的前一天,母亲得急病去世,是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的。他年纪大了想有个依靠,谁知天不遂人愿,10多年前,他的女儿生了一场大病,留下了后遗症:口不能言语,一只胳膊瘫痪了,一条腿走路僵硬……曹新付说他这是靠山山倒啊!
苦难的身世,多难的人生,曹新付被纳入贫困户;但曹新付又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了正在走向富强的新中国。村干部看到这位孤独的老人、破败的老屋、杂乱的院落,决定开展扶贫行动。
曹新付的主房原来是土墙茅草房,因年久失修墙体裂了缝成了危房。作为帮扶人,确山县任店镇第二初级中学工会主席杨军如实反映了情况,村里启动扶贫资金对房屋进行了改造:砖墙取代了土坯墙,茅草顶换成了瓦顶,后来又在瓦顶上加盖了一层铁皮瓦,彻底解决了漏雨的隐患,又解决了夏热冬冷的问题。看着明亮宽敞的新房,曹新付笑了。
杨军在扶贫日走访时,看到曹新付虽然用的是自来水,但水质白浆像牛奶,倒在碗里看不见碗底。杨军思考着解决水质的问题,在多方努力下,为曹新付安装了净水机。曹新付看不懂说明书不会用,杨军就多次教他直到他会用。看到清澈的饮用水,喝到口中甜滋滋的,曹新付的笑容更灿烂了。
前些年,曹新付身体好,一点儿毛病也没有,80多岁的人了,很少生病。近些日子,曹新付常说稍微干些活就头晕,真是老了。杨军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找个日子把曹新付领到签约医生那儿做了个检查,结果是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杨军根据扶贫政策,帮曹新付申请办理了长期慢性病本。曹新付拿到长期慢性病本后高兴地逢人便说:“国家政策好,我也是有‘本本’的人了,以后我心里更踏实了。”后来,感到身体不适的曹新付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身体调理好了。曹新付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前段时间,曹新付说不缺吃、不少穿,但他话锋一转:就是睡觉睡不安。杨军忙问他咋回事。曹新付说,夜晚“一群人”把他连拉带拽拖出了家门,迷迷糊糊走到了村头,养猪场的邻居听到狗叫,出来看到了夜游的曹新付,才把他送回家。曹新付所说的“一群人”,就是他认为的“鬼”。世上怎么会有鬼?后来分析,曹新付年纪大了,现在村上很少有人,晚饭后没人聊天,也没地方玩,早早吃过晚饭就睡觉,又没睡意,产生了幻觉,昏暗的夜里误认为“鬼”。杨军决定帮曹新付驱“鬼”,以后晚上一有空,他就开车赶到曹新付家聊天,还拉几首二胡曲子,尽量让曹新付不睡太早。曹新付喜欢喝两杯,杨军就给他带上两瓶酒,让他睡前喝上两口,促进睡眠。不久,曹新付睡得可香了,再也不闹“鬼”了。
过上好日子,帮曹新付脱贫,一直是杨军心头的一件重要事情,但曹新付面临的是高龄体弱,缺劳动力,仅靠国家政策补贴还不能解决曹新付的生活经济来源。杨军就与村里沟通商量曹新付的脱贫问题,经过协商,决定为他申请产业扶贫项目,利用村办香菇种植基地,让曹新付入股享受收益分红,这样增加了经济收入。村里每年春季免费发放几十只鸡苗让他喂养,鸡下的蛋既可以自己吃,多余的还可以卖钱,多了一条经济来源的渠道,且喂养小鸡填补了老人寂寞,给老人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曹新付家有4亩地,村里应季给他发放红薯苗、夏枯草等经济作物让他种植,但是他没有劳动能力,杨军就抽空在庄稼收获季节帮忙,忙不过来时就找同村的曹新付的女婿和外孙一起干,一年下来曹新付又有几千元的收入。稳定的收入加上国家政策补贴,曹新付脱了贫。
曹新付说,他生在旧社会,早早没了娘,尝尽了世间的苦头;现在老了,他这老头儿倒有了奔头,生活越过越有滋味,这是享的新社会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