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国画) 蒋静静作
□马玉洁
“村姑”是我给自己起的网名,也许在我心里始终认为自己还是那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丫头。“村姑”的童年是快乐和幸福的!
父亲是个大队干部,母亲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家庭妇女,我呢,上面有三个哥哥,由于我的两个姐姐都是一两岁就夭折了,所以我自小就比较受宠,加上我呢,性格开朗活泼,学习好,在小伙伴圈里也算是出类拔萃吧,所以深得父母的欢心。
虽然我是个女孩,但是由于有父母、叔伯、哥哥们的宠爱,就养成了我自小胆大、好强、敢出风头的性格,上学后呢,也是表现积极,学习优秀,深得老师的厚爱。
那时候,我家只有两小间土坯瓦房,大队部就设在我家里,几个村干部就是在我家的炕头上开会。后来我家盖了新房子,大队部继续跟着搬到我的新家。当时有干部驻村的政策,我的村是县委书记的蹲点村,他就在我家住,哈哈,所以我自小就不怕大干部呢!
小时候的事情记得不多,但是有几件还是记得很清的。
那时候生活怎么说呢,很环保呢。生产队里分青菜和瓜果,给生产队里割草算工分。我爷爷是看菜园的人呢,80多岁了,还能拉车呢!记忆中的爷爷,精神那么好,留着白胡须,红光满面的。
生活还是穷呀,我家虽然有能干的父亲、勤劳的母亲,但是生活油水还是不多呀!逢年过节的时候,我觉得母亲炸的豆腐干真好吃呀!我总是偷偷地从母亲挂到房梁上的竹篮里摸出几片拿到街上慢慢品尝,哈哈,现在想想,还是那么香!
我家是大队部呀,有什么事情,我都是第一个知道,然后就像一个小喇叭一样,站在大路口,逢人就说:“今晚上有电影呀,大家都来看呀。”哈哈,好像那时候,每个片子看十几遍了,只要演,大家还是要看的。有时候,跑几里路到外村去看呢!不过到外村都是一群人去,免得受欺负了。
我生命中一次大劫,就是在五六岁的年纪,跟二哥去地里回家的路上,他在后面走,我在前面跑,因为104国道在我村里过,一辆从郑州开往平顶山的公共汽车就把我压到车底下了。
车停下了,司机已经吓白了脸,定睛一看,我从车后面爬了出来。旁边人说我的头离车轮只有四指的距离。
我也吓哭了,父亲听说赶去抱着我,我一直哭。刚开始还没有觉得不舒服,一会头上就起了个大包,可能是头被车柱撞了。我父亲看到二哥,上去就打了他一巴掌,我记得很清呢!因为他没有看好我,该挨打呢!然后我父亲竟然对司机说:“孩子没事,你走吧!”
这个事情在今天估计是不可能的,但是,当时我父亲的境界就是那么高,没有让司机留一分钱,没有多说一句话。
我其实还是留下心理后遗症了,当时头上的包在诊所医治了一段时间下去了,可是我被吓得一连三年不敢走大路,走大路就走路沟,生怕被车给撞倒了。所以我的胆子到现在也不行,看到疾驰的车辆就害怕。
这个事情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太深刻了,现在还能想起在村口父亲抱着我,周围有很多乡亲看着我们,父亲气得打二哥一巴掌的场面,这是一辈子的记忆呀,差点没有命了。当时村里的老人说:“这个闺女命真大!”
我们家的桌子上放着大队的扩音器和话筒,平时父亲通知事情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还记得父亲在广播上吆喝的声音:“老少爷们,大家听着,今天下午到学校操场开个大会,今天晚上有电影。”
我是学校文艺队的队员,我学唱歌、唱戏,那时的样板戏我都会唱,我能把李铁梅的戏唱完呢!在栓哥家,我用一个围脖做长辫子,演李铁梅呢!我没事就天天去演,让嫂子们当观众,问她们我演得好不好,让她们夸奖我。
还清楚地记得我带着我们文艺队的小伙伴在我家的桌子前,用我们稚嫩的声音给大家演唱《我是公社小社员》呢!
还记得我组织的学习小组在我家的窑洞里,几个小伙伴坐在小桌前,点着煤油灯学习,尤其是帮助学习不好的小伙伴补功课,学完之后我们又一起把同学一个一个送回家。当时生产队的队长禄叔看我们是做好事,还让生产队给我们一瓶煤油呢!
我还记得带着小伙伴们学做好人好事不留名,为了第二天让大人们吃惊一下,晚上组织大家到生产队的地里撒粪。小伙伴们受到表扬,偷偷自喜。那时间的我们真是简单而又快乐!
我还是个铁面无私的小学大队长,带着小伙伴们干了许多“大”事,记得比较清楚的一次是把我表姨家的猪从公家的麦地里赶了回来,结果被我表姨骂我一通!
我还是个仗义执言的人,比如我三伯家儿媳妇有次买了西瓜,不给我三伯吃,而是送给她的父母,我就说:“她不孝敬,对三伯不好。”二嫂听说这话就拿个笤帚满大街打我,我跑得快,一直跑到村子的北边,她追不上我。我母亲听说了,就对她说:“今天你要是把妮吓着了,我可是不依你!”此事在我们村传开了,大家私下说这个女孩胆子真大,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在我们村,很多老人都怕媳妇,给媳妇干着活,还要挨着骂。我还有点侠肝义胆呢!
其实我跟这个二嫂关系不错,我从小什么都爱学,二嫂家有个缝纫机,她手巧,会裁剪,我就跟着她帮忙,帮她踩缝纫机。
还有就是靠在围墙上,我拿着小喇叭,高声朗诵毛主席诗词中的《沁园春·雪》。我和同学们一起游行,大队有几个村子,每个村都去,拿着小红旗,口号什么的都记不太清了。
我的启蒙老师是同生产队的马西岭老师,他教我拼音、汉字,带我们到地里给生产队捡麦穗,给我们讲故事,比如《小兵张嘎》《双枪老太婆》等等,百听不厌,这些故事也是我童年的记忆。我小学班主任石材老师说:“这个女孩是块好钢,将来必定有出息。”这句话激励我不断奋斗前行!
这么多年了,我早已走出了乡村,但是“村姑”的烙印在我身上仍然很深,无法磨灭,比如质朴、善良、上进、勤奋、肯吃苦能受气,也比如单纯、幼稚、过于相信人。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从农村出来低人一等,并且很享受我简单快乐的农村成长经历,“村姑”就成了我自己认可的另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