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0日
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固防线
——“十四五”期间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显著
向安全隐患宣战。

模拟救援现场。

毒气救援演练。

模拟企业漏气灭火救援演练。

  天中大地,洪汝河畔,一场场与自然灾害的艰苦较量,在“十四五”期间接连上演。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暴雨天气多发频发,防汛应急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然而,风雨之中,总有一面面旗帜高高飘扬,总有一道道安全防线坚不可摧。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驻马店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成功应对了数十轮强降雨过程,交出了一份防灾减灾救灾的优异答卷,为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铜墙铁壁”。
  时间的刻度,记录下惊心动魄的瞬间,也见证了我市应急人的无畏与忠诚。
  ——2021年9月初,小洪河告急!西平、上蔡段相继超警戒水位,五沟营以下至西洪段更是突破了保证水位,河水汹涌,威胁两岸群众。
  ——2023年7月初,确山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溱头河芦庄水文站最高水位飙升至117.8米,流量达到惊人的1570立方米/秒,创下历史第三高水位和第二大洪峰流量记录,灾情形势万分危急。
  ——2024年7月中旬,洪汝河流域全线承压。全市13座大中型水库集体超汛限水位,105座小型水库满载运行,纷纷溢流。小洪河西平杨庄站以下全线超警、五沟营站再度超保;汝河汝南沙口站、洪汝河新蔡班台站水位持续攀升……
  每一组水文数据背后,都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直接威胁。面对一轮紧接一轮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大考”,我市应急管理系统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在“十四五”期间,成功应对了34轮强降雨过程,累计转移避险群众11662人次,实现了大汛之下无大灾,最大程度减少了损失,守护了千家万户的安宁。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关键在“防”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汛前准备作为整个防汛工作的基石,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每年汛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都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指挥中枢坚强有力。创新构建的“1+5+5+N”防汛指挥体系(1个防汛指挥部、5个工作专班、5个防汛专家指导组、视情建立前方指导组),打破了层级壁垒,实现了指令直达一线、响应快速灵敏的扁平化指挥。责任链条实现“全覆盖”。防汛责任重于泰山。我市明确全市主要防洪河道、大中型水库等重点工程的防汛责任人和行政责任人139名,并通过《驻马店日报》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将责任触角延伸至最基层,动态更新小水库、山洪灾害、地质灾害、低洼易涝点、漫水桥等防汛责任人3430名,确保“每一段堤坝、每一处隐患”都有人管、有人负责。
  预案演练实现“真抓实备”。“十四五”期间,全市共编制各级各类防汛应急预案3888个,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网络。但“纸面预案”唯有通过实战检验方能成为“行动指南”。5年来,全市开展防汛演练245场次,培训各级责任人26109人次,通过真演实练,查找短板、磨合机制、提升能力。
  防灾减灾救灾力量实现“蓄势待发”
  “十四五”期间,全市组建了61支共3519人的防汛专业抢险救援队伍,214支共6614人的县乡综合应急救援队伍,21支共1700人的社会救援队伍,构建了专常兼备、优势互补的救援力量体系。在物资储备库中,价值1.82亿元的防汛抗旱物资分类存放、定期维护,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此外,全市还排查整治防汛隐患2540处,将风险消弭于未发。这一切周密细致的准备,如同为整座城市穿上了一件坚实的“防汛铠甲”。
  “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降雨“一个过程一个过程抓”。市防指办摒弃“大而化之”的粗放模式,将每一次降雨过程都视为一场独立的战役,集中优势兵力,精准部署,全力应对。“十四五”期间,市防指办牵头组织开展防汛会商研判69场次,一群“最强大脑”在气象云图、水文数据中抽丝剥茧,精准预判风险,根据研判,科学启动防汛应急响应15次,全市应急系统随之进入战斗状态。
  在紧张的防汛夜晚,市防指办的调度指令通过电波,338次直通重点落雨区的乡镇一线。这种“点对点”的精准调度,绕开了中间环节,实现了信息的高速流转和指令的精准落地,确保了基层能够第一时间采取转移群众、封堵路口、预置力量等关键措施。
  “临灾叫应”机制守护最后一道防线
  为确保预警信息能叫醒每一个“梦中人”,我市建立了“临灾叫应”机制。当极端预警发布,电话、短信、喇叭、敲门……所有能用的手段一齐上阵,确保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畅通,确保责任人到岗到位,确保危险区群众应转早转、应转尽转。正是这套环环相扣、精准发力的应对体系,在一次次暴雨洪水中,牢牢守住了生命的底线。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
  立足于长远,我市防灾减灾救灾的体制机制在“十四五”期间得到了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健全。
  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结合机构改革实际,及时对市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及职能进行调整优化,厘清责任边界,形成工作合力。先后制定了《驻马店市自然灾害会商研判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让监测预警、会商研判、信息报送、协同联动有章可循。
  监测预警更加精准。充分整合利用气象、水文、山洪和地质灾害等部门的监测站网,对重点部位进行密切监视。加强灾害性天气和水情汛情的预测预报预警,延长预见期,提高精准度,为科学决策和提前防范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全市4648名灾害信息员遍布市、县、乡、村四级,他们是灾情统计报告的“哨兵”,也是防灾知识宣传的“喇叭”。同时,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负责制,确保全市每一个灾害隐患点都有1名监测员日夜守护,将防灾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最前沿。
  物资保障更加充足。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救灾物资调拨使用的通知》,对救灾物资的调拨程序、方法等进行了明确和优化,确保灾害发生后,救灾物资能够以最快速度送达受灾群众手中,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十四五”期间,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风险挑战依然存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完善体系、提升能力、夯实基础,为天中大地的安宁、为全市人民的幸福生活,筑起一道更加坚固、更加可靠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