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9日
激活文旅发展的民间力量
□ 仇卉阳
  近期,江西省景德镇市的“鸡排主理人”爆红网络,一个寻常的小吃摊主,却为消费者提供物超所值的情绪价值,有热评说他卖的不仅是鸡排,更是治愈人心的力量。同时,“鸡排主理人”也让这座以陶瓷闻名的古城再次“出圈”。这些并非偶然的流量爆发,而是城市文化与民间创造力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我们看到城市文旅发展中那份不可或缺的民间力量。
  除了卖炸鸡排,“鸡排主理人”还在社交平台分享制作过程、与食客的趣味互动,充满人情味的内容,比生硬的宣传更具感染力。他的摊位带动周边民宿、咖啡馆、陶瓷店等客流激增,原本零散的小吃摊迅速形成特色市集:果汁摊主推出“凭鸡排优惠”活动,甚至衍生出风格相似的“景德镇某哥”招牌集群,充分展现了“以点带面”的联动效应。同时,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积极响应,授予他“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称号;景德镇市城管为他成立工作专班。这种“民间先行、官方助推”的模式,打破了城市营销的刻板框架,证明每个普通个体都有可能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每一份对生活的热爱都可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热度之下更需理性思考:如何让“鸡排主理人带来的流量”转化为“城市文旅持续发展的留量”?当前,部分网红城市因过度依赖单一网红元素,比如千篇一律的小吃街、照搬照抄的“古镇”,在热度消退后陷入昙花一现的困境。城市发展要避免这一问题,需以爆火流量为契机,深挖背后的文化逻辑、市场需求及消费者心理。一方面,鼓励更多民间经营者将特有文化融入餐饮、文创、住宿等业态,打造特色的消费场景,让游客在吃、住、行中全方位感受城市魅力;例如,围绕“非遗+活动+美食”等主题,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民间非遗项目,让流量真正沉淀为城市文化品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强对网红IP的引导与规范,避免过度商业化、同质化破坏城市本真气质。
  城市的温度与活力,藏于宏大的文化叙事中,也显于街头巷尾的烟火日常里。“鸡排主理人”带火景德镇市,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流量事件,更是对城市发展思路的启示——尊重民间创造力,激活当地文化基因,让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城市故事的创作者,让城市在时代浪潮中始终保持独特的吸引力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