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引来鸟儿栖息。
田野美得像油画。
西部矿山生态修复现场。
拱桥“醉”美晚霞。 本报记者 许 静 通讯员 杨 杰
“十四五”时期,是西平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西平县自然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与上级自然资源部门的悉心指导下,以生态为底色,牢牢锚定“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战略定位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资源动能”,提供了坚实的空间支撑和要素保障。
规划引领 空间格局优化实现历史性突破
空中俯瞰西平县城,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城市的布局井然有序,农田、水系交织成网,中心城区核心功能不断强化,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展现出蓬勃昂扬的发展活力。不难看出,“十四五”期间,西平县自然资源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自然资源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因在“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中的卓越贡献,于2024年2月荣获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通报表扬,获评“先进单位”。
开发区规划精准赋能:聚焦县域经济主战场,拟定文件,开发区四至边界已于2023年6月获省政府批复。目前,该规划已完成县级意见征求、市级审查,成果稿已臻完善,正待省厅最终审查报批,将为开发区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提供精准空间指引。
乡镇规划全域覆盖:有序推进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导全县17个乡镇明晰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塑造特色空间,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夯实规划基础。
村庄规划深入肌理:遵循村庄发展规律,按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护、整治改善等类型,分类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县254个需编制规划的村庄,至“十四五”末已完成151个村的规划编制,其中148个村已通过技术审查,乡村建设的“施工图”日益清晰。
“一张图”平台筑基赋能:携手技术支撑单位,全力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目前已成功入库并发布68项核心数据资源,实现了国土空间治理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雏形初现。
严守耕地红线 粮食安全根基全面筑牢
耕地总量稳中有增。依据国家“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西平县耕地保护目标为110.9681万亩。根据2024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最新数据,西平县实有耕地面积达116.04万亩,完成耕地保护任务,展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
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管护。上级下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01.9196万亩。经核查,西平县实际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102.1834万亩,实现了面积不低于划定目标的硬性要求,为口粮绝对安全构筑了坚实屏障。
占补平衡动态落实。面对耕地恢复的艰巨任务,迎难而上,全力推进,2024年承担的6739亩耕地整改恢复缺口任务已全面完成,确保了耕地“进出平衡”,守住了良田沃土。
精准保障 服务发展大局展现新作为
用地报批支撑有力。2021至2024年,累计获批项目用地80宗,总面积达5600.57亩,高效保障了国家、省、市、县各级重大项目及“三个一批”项目落地生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地要素支撑。
集约节约成效显著。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十四五”期间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73亩。2023年,西平县成功获评“节约集约模范县”,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推进国土绿化 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国土绿化浓墨重彩。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引领,持续投入近5亿元资金挥毫泼墨,精心描绘生态画卷。全县林地面积稳步扩增至10.98万亩,城乡之间绿意蔓延,层林尽染,一幅“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宜居图景正渐次展开。
和美乡村焕发新颜。以森林乡村建设为抓手,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村3个、市级森林乡村6个,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匠心打造230处乡村绿化小游园,栽植苗木超过150万株,昔日闲置地,今朝变游园。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绿色获得感与幸福感触手可及。
林长制守护绿水青山。科学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设立各级林长354名,配备网格员420名,形成责任明晰、协同高效、监管有力的森林资源保护网络。持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对破坏林业资源行为形成有力震慑,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西平的每一片绿水青山。
强化生态修复 空间品质显著提升
矿山治理焕发新生。坚持自然恢复与工程治理相结合,扎实推进西部矿山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相关工程已于2024年7月通过省厅终验,昔日矿坑疮痍正逐步焕发盎然生机。
修复工程成效显现。全力实施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完成率100%;全县裸露山体修复治理圆满收官,验收面积63.99公顷,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
破解难题 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的暖心答卷
西平县自然资源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采取容缺办理、现状确认、证缴分离等方式,扎实开展因遗留问题造成的不动产办证类问题楼盘处置化解工作。2022年至2024年全部处置化解完毕,首次登记率100%,完成转移9376套。
确权登记便民利企。“十四五”期间,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45514本,不动产登记证明12458份,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财产权益,登记服务便捷度与满意度持续提升。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项目阶段进展平稳
五沟营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在于系统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能,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积极引入特色优势产业,以此驱动全镇乡村的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后,全镇用地布局进一步优化,不仅赢得了省自然资源厅与省农发行的高度认可,项目实施方案也有望于近期获得批复,标志着这项系统工程即将进入全面落地的新阶段。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通过全域整治优化用地布局,五沟营镇成功引进了规模化种植项目、良种繁育基地、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农林废弃物与粪污综合处理资源化利用项目等一系列特色产业。这些项目的落地生根,有效壮大了乡村经济,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与联动发展。
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一幅村美人和的画卷正在西平县徐徐展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显著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村民满意度与日俱增,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愈发充盈。
继往开来 奋力谱写自然资源事业新篇章
深化规划实施,提升空间治理效能:按期高质量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分类推进“实用性”“通则式”村庄规划编制,实现乡村地区规划 管理全覆盖。
严守耕地红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新增、逐步消化存量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
创新保障机制,激发资源要素活力。积极探索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特点的用地政策和保障模式。强化乡村振兴项目用地保障,优化乡村土地资源配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升保障效率,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自然资源要素服务。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平县自然资源局将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全面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责,为谱写西平县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大的自然资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