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美丽河湖建设,构建人水和谐生态。      
    清流潺潺,演绎自然之歌。      
    优美的环境,让乡村生活更惬意。      
    新农村美如画。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添活力。      
    金秋画意。        田间地头,绿意盎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乡村院落,污水归渠,304个行政村完成环境整治;1184个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地下水源,清冽甘甜,国考点位水质稳定达标……近年来,我市聚焦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   
  严守土壤安全红线 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我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扎实推进土壤污染源头治理与系统防控,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   
  精准化推进耕地分类管理。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环境准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涉重金属企业向园区集中。协同农业农村部门制订年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对严格管控类和安全利用类耕地实施差异化措施。目前,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切实守住了“米袋子”“菜篮子”安全底线。   
  系统化加强重点企业监管。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将排放镉、汞、砷、铅、铬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管理。帮扶指导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和风险评估,推动实现隐患早发现、早阻断。   
  规范重点建设用地管理。强化与自然资源部门协同联动,对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地块,严格执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等制度。今年已完成35宗地块调查,实现“净土收储、净土出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协同化开展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多部门印发《驻马店市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深化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推动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过程转变。   
  强化地下水系统治理 水质稳定达标格局巩固   
  我市以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达标为核心,健全监测体系,推进分区管理,切实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实施国考点位“一点一策”。针对遂平县、平舆县、正阳县和新蔡县4个地下水国考点位,逐一制订水质达标或保持方案,落实针对性管护措施,确保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严格执行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加大巡查监管力度,依法清理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与排污口,全市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扎实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工作,于2024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划定总面积1876.2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44%,为后续实施分区管控、分类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美丽乡村建设提速增效   
  五年来,我市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为重点,稳步推进、全域提升,推动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154个乡镇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79个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分类整治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较2021年提升1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2025年省定目标。其中,遂平县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分类整改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巩固。我市健全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累计完成110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推动农村水系实现“长制久清”,绘就水清岸绿的乡村生态画卷。   
  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支持基础条件优、推进意愿强的县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分类指导、示范引领、多元投入、群众参与”,打造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样板。至目前,全市已完成304个行政村环境整治,1184个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持续强化系统监管筑牢生态安全基底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包括耕地保护、重点单位监管和重金属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特别加强对“一住两公”建设用地的联动监管,让群众住得安心。紧盯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目标,健全监测预警体系。以高新区化工园区为重点,扎实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和专项整治。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理、分类管控,确保地下水资源安全。同时,将持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治理体系。健全农村黑臭水体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强化系统监管,推动精准治污,筑牢生态安全基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驻马店注入新动能、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