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31日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十四五”期间驻马店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黄育南 文/图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教育事业坚持创新驱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根本任务,聚焦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生命线,不断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全面启动基础教育提质升级五年攻坚行动,教育发展短板加快补齐,教育规模、教学质量同步提升,书写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教育答卷。
 

强基固本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3年9月1日,改扩建后的驻马店市第六小学迎来开学季。“校区面积扩大了5倍多,新增学位1350个,极大缓解了周边学生就学压力,还全方位提升学校功能设施,为我们立足岗位潜心育人提供更大动力。”驻马店市第六小学校长赵颖感慨万千。
  驻马店市第六小学始建于1927年。从占地仅6亩多、狭窄拥挤的老校区,到改扩建后面积增至33.23亩、面貌焕然一新的现代化校园,这所老校的蜕变,折射出我市强力推进教育项目建设,补齐教育发展短板的决心。
  五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7.3%,2023年首次突破110亿元,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3月,市政府印发《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提质升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规划到2026年,全市新建、改扩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609所,预计新增学位31.92万个,总投资超过161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我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0余所,新增公办学位33万多个。通过对教育项目建设的不断投入,基础教育办学容量不断扩大,城镇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小学大班额占比从9.53%降至0,初中大班额占比从16.02%降至0.21%,普通高中大班额占比从66.87%降至2.57%,大班额消除工作位居全省前列。连续实施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分别达100%、96.39%,提前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在改善公办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的基础上,2024年新批准设立驻马店市第五高级中学、驻马店市城南高级中学、驻马店实验高级中学等民办普通高中,并实现首届招生,市中心城区普通高中达14所。规划总投资75亿元的市职教园区,规划占地8.8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投资50.8亿元,入驻7所职业学校,入园师生5万多人。其中,新设置的驻马店农业工程职业学院202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并正式招生。
  我市还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一补两贴”足额发放,班主任津贴、地方教龄津贴全面普及。扎实推进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3亿元,完成新建、改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8000套,为1.6万名特岗、支教、偏远农村教师解除了后顾之忧。
  

提质扩优 托举无数少年奔赴星辰大海


  “您好,我是中国邮政快递,是李智远家长吗?您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已经到了,现在准备派送,请准备好身份证、准考证。”7月13日16时30分,天中区邮政分公司开发区揽投部工作人员在仔细核对有效证件后,郑重地将我市首封高考录取通知书——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了毕业于驻马店高中学生李智远手中。
  据统计,2025年高考,我市27名学子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含两名即将签约清北双学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飞行员);14名优秀学子被录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飞行员;西湖大学首年在河南招生,投放计划20人,我市4名学子被西湖大学录取。
  与2021年相比,我市基础教育实现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双提升:2025年高考,全市物理方向700分以上10人(全省108人),占全省近十分之一;全市985上线1070人,比去年增加58人;211上线4073人,比去年增加110人;全市特控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相当于2024年一本线)上线12626人,比2024年一本上线增加774人;本科上线34379人,比2024年本科上线增加444人。与此同时,我市各县区均有优秀学子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实现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每步都浸透了探索的汗水。
  “十四五”期间,市教育局牢固树立“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强基固本抓培训,教学视导全覆盖,深化培优促拔尖”三项工作,建立市、县、校三级教研体系,形成常态化教研活动机制。教研员们深入课堂一线与教师们面对面交流切磋,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改革方面,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持续推进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整体联动,加快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培育省级特色高中45所,建设涵盖15个学科的122个省级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学科。遴选28所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对口帮扶32所薄弱高中,努力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孩子。
 

强师赋能 以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2023年3月31日,市第二初级中学报告厅座无虚席,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该校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在这里聆听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作报告。
  五年来,我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改革破难题、激活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先后开展“天中最美教师”“天中名师”评选活动,打造天中教师品牌,全市2818名教师成为省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实施“青蓝工程”,依托“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等平台开展名师、优秀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目前,我市拥有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五年来,我市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等渠道,累计补充教师近1.1万名,有效缓解生师比不足矛盾。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和校长职级制改革,统筹“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培训项目,五年累计培训教师数万人次,努力以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参与学校2538所,交流轮岗教师4855人,打破了教师交流的制度壁垒,优化了师资配置。

均衡发展 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走进建成投入使用的驻马店实验小学北二校区,教室里、操场上,孩子们专注上课的神情、奔跑的身影,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目前,我们拥有四个校区,互为一体,通过集团化办学共享课程资源库,带动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驻马店实验小学校长常东亮说。
  五年来,我市以改革破难题、激活力,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1年,市委、市政府将“基础教育提质升级五年攻坚行动”列为驻马店市经济发展“十大战略”之首,提出重点打造10个优质教育集团。至目前,我市已组建69个义务教育集团,覆盖291所学校,惠及近30万学生。其中,驻马店实验小学、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市实验中学、市四中、市十中、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6个教育集团被认定为省级优质教育集团,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省级集团化办学改革先行区。从“输血”到“造血”,从“单一强”到“整体优”,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用模式创新与机制活力,真正激活了教育的“一池春水”。
  在持续扩充城镇教育资源的同时,我市开工建设18所乡镇寄宿制小学,改善24所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
  “资源总量增长、质量整体跃升、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均衡发展格局。
 

减负增效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电脑分配新生分组、代表现场随机抽班、全程接受社会监督……8月29日,我市中心城区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生阳光分班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人员、所属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员、家长代表和新闻媒体人员等共同见证和监督下拉开序幕。
  五年来,我市以一项项科学前瞻、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新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破解“择校”“择班”难题,全面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市委、市政府聚焦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阳光分班改革。2024年秋季学期,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中小学按照“全员覆盖、全过程公开、全方位监督”的原则,对入学新生实行阳光分班,涉及初中一年级学生16964人、小学一年级学生14081人;2025年秋季,市中心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13357人、初中七年级新生17515人全部参与阳光分班,实现阳光分班全覆盖,有效遏制了“择校热”“择班热”现象。
  “双减”政策实施三年多来,“减”与“增”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
  从课堂到作业,从学生到老师,从家庭到社会,从考试再到课后延时服务……我市建立17家成员单位参与的“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和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联合执法机制,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由321所压减到27所,压减率为92%,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双减”政策实施以后,通过“立标准、定程序、严监管”,规范有序推进非学科培训机构核准工作,体育、科学、艺术等非学科培训方兴未艾,天真的笑容又回到了孩子们的脸上。
  同时,积极推广“减负增效”理念,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努力向40分钟要质量,明确提出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战略转型。摒弃唯分数、唯升学的片面质量观,树立“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科学质量观,将学生的品德、身心、审美与劳动素养置于与学业成绩同等重要的地位,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我市还积极探索“五育并举”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通过融合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团建设、赛事训练、艺术展演等多元育人场域,将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桌延伸到自然,打造行走的、有风景的社会课堂,让学生站在更多更优质的赛场和舞台最中央,展现出阳光、自信、全面的新时代少年风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攀升。
  以校园餐、学平险为小切口,扎实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学平险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市2505个学校、幼儿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实现全覆盖;积极探索出“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的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模式,8000多名特殊需要儿童接受了康复教育及学前融合教育;2840所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3300余名,为学生心理健康构建坚实屏障;紧盯“四个100%”和校园欺凌防治,设立3272个“护学岗”,形成“警+校+N”模式的常态化护学力量;聘请2982名优秀民警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安全防范指导等工作……
  一张张亮眼成绩单诠释了“十四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脚步更坚实、基础更牢固。站在新的起点,全市教育事业正以昂首跨越、蓬勃发展的姿态,聚焦加快推进教育强市这条主线,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富强之基,奋力谱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