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30日
英烈长眠此土 精神永耀山河
——驻马店褒扬纪念烈士砥砺复兴之志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资料图片)

    泌阳县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 (资料图片)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本报记者 王家恒 摄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内的烈士墓碑。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 锟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在全国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之际,天中大地处处涌动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驻马店,这片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美誉的红色沃土,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波澜壮阔的篇章,如今更以赤诚之心,稳稳扛起烈士褒扬与纪念的厚重使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回望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庄严宣告,我们应当铭记历史,深切缅怀英烈,传承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为奋进新时代汲取磅礴力量。
  红色星火燎原 英雄人物辈出
  驻马店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红色火种在这里早早燎原。1927年,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与张家铎、张耀昶等革命志士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确山农民暴动,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河南首个县级革命政权;后又组织确山起义,打响河南党组织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共鄂豫边省委与红军游击队在此创建,驻马店成为南方八省十五处红军游击根据地之一。
  全民族抗战时期,驻马店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点。1938年6月,河南省委由开封迁至竹沟。随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竹沟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并制定“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竹沟先后向全国输送18批抗日基干武装共4800多人,其中党员骨干3000多名。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的7个师中,第二师、第四师和第五师的基干队伍均从竹沟发展而来,第三师、第七师也有不少骨干力量来自这里,竹沟由此赢得“中原抗战摇篮”“小延安”的美誉。
  这里先后走出了刘少奇、李先念等1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彭雪枫、张震等100多位共和国将军,以及80多位省部级干部;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中共六大代表李鸣岐、豫东南特委书记张家铎等革命先烈,从这片土地出发,将生命献给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事业。
  杨靖宇将军1929年赴东北组织抗日斗争后,在零下4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率东北抗联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1940年2月23日,他身陷绝境却威武不屈,壮烈殉国时胃里只有未消化的树皮、棉絮和枯草。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东北抗联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永不褪色的光辉篇章。
  烽烟散尽,革命精神早已融入天中大地的血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守护红色根脉 传承英烈精神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位于驻马店市区南4公里处,白桥路东侧。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馆名,8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尽显庄重。步入馆前广场,杨靖宇将军全身汉白玉雕像迎面矗立,目光坚毅,仿佛仍在守护这片他曾为之奋斗的土地。纪念馆内,“少年壮志,忧国忧民”“举旗暴动,震荡中原”“秋收起义,转战豫南”等8个部分29个单元108个组的展览,串联起一条“历史隧道”——走进这里,便能回望杨靖宇将军从血沃中原到驰骋白山黑水的革命征程,感悟他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奉献一生的光辉岁月。
  守护红色根脉,是传承英烈精神的基石。驻马店市始终高度重视烈士纪念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目前,全市共有23处烈士陵园及集中安葬点,其中包括确山县竹沟革命烈士陵园1处国家级保护设施,泌阳县烈士陵园、杨靖宇将军纪念馆2处省级保护设施,以及6处市县级保护设施。
  近年来,驻马店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提升纪念设施的风貌和管理水平。2022年全新开放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现已成为集纪念缅怀、爱国教育、休闲瞻仰于一体的重要红色地标,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年均接待参观者超50万人次。
  确山县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在青山环抱、碧水映衬间更显肃穆。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陵园内,96座烈士墓静静矗立,多数为革命与抗战时期英烈。其中,第96座烈士墓碑属于抗洪英雄周昆训——他是园内为数不多的和平时期英烈。17岁从军的周昆训,近30年军旅生涯辗转多地,最终因抗洪牺牲魂归故里,长眠在竹沟这片红色土地。
  “让每一处英烈安息之地都得到妥善守护”,这是驻马店的郑重承诺。“近年来,全市多方筹措资金,对平舆、汝南、上蔡等地的烈士陵园实施改扩建和提质改造,累计迁移零散烈士墓95座、保护修缮烈士墓1984座。”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林峰介绍,通过推进不动产权登记、划定保护范围、悬挂保护标识等举措,实现23处烈士纪念设施规范化、法治化管理。
  今年5月,泌阳县烈士陵园的烈士英名墙上新增了吕有德烈士的名字,这标志着一场跨越千里、历时数年的“寻亲归队”行动圆满落幕。2019年8月,泌阳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从网络线索中得知,安徽巢湖群众正寻找“河南泌汤吕友德抗日烈士亲人”,随即启动英烈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程序。检察官多方调研、查阅史料,结合《百年征程:新四军著名将领周骏鸣》等记载,还原吕有德烈士英勇事迹。最终在巢湖、泌阳两地协作下,吕有德等4位河南籍抗日烈士成功寻亲。
  据统计,驻马店市现有记载的驻马店籍烈士达4711名。他们用生命与忠诚,在这片土地上镌刻下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而驻马店正用实际行动,让这份功勋与精神,在新时代持续传递、永放光芒。
  厚植家国情怀 浸润红色初心
  “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的事迹始终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近日,在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内,市民李嘉豪驻足参观时动情地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将以杨靖宇将军为榜样,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一直以来,驻马店市以行动践行尊崇,多举措营造“崇尚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英烈”的浓厚社会氛围,让红色精神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重要节点筑牢纪念根基。每逢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全市各级党政军领导与各界代表都会齐聚烈士纪念场所,以庄重祭扫、公祭仪式缅怀先烈。数据显示,每年清明期间,现场祭扫民众超5万人次,“云祭扫”平台吸引逾20万人在线追思;烈士纪念日当天,市、县两级同步举行公祭活动,近万名参与者在默哀与致敬中,传递对英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故事宣讲激活红色基因。驻马店深入挖掘本地英烈事迹,成立由各县区和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优秀讲解员组成的“擦亮丰碑·讲好身边英烈故事”宣讲团。宣讲团走进学校、机关、社区开展专题宣讲,用鲜活的英烈故事打动听众,持续凝聚社会正能量。
  ——专业锤炼提升传播效能。我市定期组织讲解员开展业务培训,并鼓励其参与省级红色故事演讲大赛,以专业能力锤炼“讲好英烈故事”的硬功夫。全市秉持“每一个英烈故事都是传承红色基因重要窗口”的理念,让烈士的光辉事迹跨越时空,直抵人心。
  ——媒体联动拓宽尊崇维度。我市主动对接各级媒体宣传本地英烈事迹,充分发挥“驻马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及时发布褒扬纪念工作动态、推送英烈事迹。驻马店日报社全媒体聚焦寻访抗战烽火中的驻马店力量,整版推出刘少奇、李先念、杨靖宇报道,全国88家媒体同步转发。驻马店日报社全媒体通过“专栏+专刊”的形式推出转发高质量稿件700多篇、整版400多个。线上线下联动,让尊崇英烈的风尚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公众厚植爱国情怀。
  如今,这片历经烽火硝烟的革命老区早已焕发蓬勃生机,文明乡风浸润乡野,现代城区日新月异,特色产业拔节生长,这一派盛世图景,正是对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最深情的告慰。
  “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的深情嘱托,正在驻马店变为生动现实。
  

丰碑永驻人民心头

本报记者 王家恒




  仲秋,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山脊,坐落在确山县的竹沟革命烈士陵园披上了温暖的光晕。
  陵园入口处,张爱萍题写的“竹沟革命烈士陵园”8个金色大字鎏金闪耀。穿过大门,由李先念题写的“竹沟革命纪念碑”巍然入目,22.8米的高度象征着革命先烈的巍巍风骨,也激励着一代代中原儿女奋发向前。
  丰碑永驻 松柏常青映忠魂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竹沟革命纪念碑共39层,层层沉重,对应着1939年发生的“竹沟惨案”;852块花岗岩,石石千钧,象征着在竹沟牺牲的无名烈士。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园长杨洋轻抚青石碑座,小心翼翼地拂去落叶——96位烈士,正于此静静长眠。
  “这是王恩九烈士的墓碑。”杨洋在一方朴素的石碑前驻足。1939年10月,王恩九当选中共河南省委候补委员、统战部长,继续坚守竹沟。11月11日,国民党顽固派武装突然围攻竹沟,王恩九和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同志一起率领竹沟军民奋起反击。“竹沟惨案”发生后,为维护国共合作大局,他临危受命赴确山交涉,行至孤山冲时遭国民党确山县常备队扣押,当夜惨遭杀害,年仅38岁。
  杨洋缓步向前,在一座较新的墓碑前停下。“这里安息着新时代的英雄——周昆训烈士。”2023年8月,吉林省舒兰市洪水肆虐,周昆训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当发现还有群众被困时,他再次冲进险境,将群众推向安全地带,自己却永远留在了那片洪流之中。
  阳光透过松柏的缝隙,在墓碑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这些跨越时空的英雄事迹。
  从革命年代的王恩九,到新时代的周昆训,一位位烈士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座陵园,更是一段段永不磨灭的记忆。就像这满园的松柏,历经风雨而愈发挺拔。”杨洋说。
  薪火相传 红色基因续新篇
  “同学们,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先烈的热血。”今年清明节,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手捧白菊,步履格外轻缓,默默丈量这片安息着英魂的神圣墓区。
  肃穆的氛围在英名墙前愈发浓厚。不久前,来自郑州大学的学生王璐在此久久伫立,目光掠过一个个镌刻的名字。“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将它稳稳接住,奋力跑好属于我们这一棒。”王璐说。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不仅是红色记忆的“守护者”,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平台。
  作为我国首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它既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资政育人及巩固国防思想防线中发挥核心作用。
  “我们年均接待参观者近30万人次,这不仅是简单的数字,更是陵园‘褒扬先烈、教育后人’最生动的印证。”杨洋介绍,通过组织祭英烈活动、开展主题展览、讲述英雄事迹等一系列举措,厚重的历史在这里转化为鲜活的红色教材。
  在重要纪念日期间,陵园还进一步规范现场祭扫流程,积极推广网络祭扫。如今,社会各界不仅可以登录中华英烈网实现数字化祭扫,还能通过VR全景“走进”陵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砥砺新程 守护精神启未来
  当第一缕晨光洒向丰碑,工作人员的身影便已开始日复一日、细致入微地守护。
  “我们对烈士墓、纪念碑、雕塑等核心设施实行日巡查,并在重要节日前进行全面排查。”杨洋介绍,工作人员每天进行绿化整治、消防器材检修、监控设备维护,多年来未发生设施损坏或安全事故。
  园区内,烈士事迹宣传牌、无障碍通道、志愿服务站等设施一应俱全,停车场配套完善,道路绿化持续翻新,整体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近年来,确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积极盘活红色历史资源,通过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竹沟干部学院及孤山冲旅游线路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个集干部教育培训、入团入党宣誓、社会各界参观学习于一体的重要红色基地。
  暮色渐浓,陵园亮起温暖的灯光。这片英雄长眠的土地,正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照亮着新时代的前行之路,让红色基因在中原大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策 划:郑 刚 王振江 统 筹:刘华山 刘 鹏
  资料来源: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