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30日
开国少将柴成文:烽火淬炼显担当
本报记者 张 锟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柴成文的名字或许并非家喻户晓,但他用一生书写的革命篇章,却深深镌刻在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丰碑之上。
  1915年,柴成文出生于遂平县,原名柴军武。学生时代的他,便已显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反抗精神。1928年,在遂平县第一小学读书的他,因参加学生运动被记大过处分,却丝毫未减对正义与真理的追求。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加入当地抗日义勇军。在开封高中就读期间,他受进步思想启蒙,组织“砥砺读书会”传播革命火种。1935年,积极响应“一二·九”运动,参加了开封卧轨请愿示威活动,成为学生运动中的坚定斗士。1936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俄文班后,他迅速向党组织靠拢,加入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此正式踏上革命道路。
  七七事变后,柴成文回到遂平组织平津流亡同学抗日促进会,创办油印小报《抗敌导报》,用笔墨唤醒民众抗日热情。1937年10月,他辗转抵达延安抗大学习,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大期间,他历任班长、副指导员、政治处干事等职,1941年因工作出色荣获“党的教育战线优秀战士”称号。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情报处后,他在1942年山西辽县十字岭战斗中,带领一个班护送彭德怀安全突围,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与过人胆识。1945年,参加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后,任晋冀鲁豫军区情报处副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柴成文的身影活跃在多个关键战场与特殊岗位。1946年2月,他随滕代远赴北平参加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先后担任保定执行小组中共上校组长、中共重庆代表团军事组上校参谋、军事调处执行部整军科长。1947年5月,他任晋冀鲁豫军区情报处处长,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又转战豫西。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他担任郑州市军管会副秘书长。后又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时,随李先念、邓子恢留守开封。1949年5月,他调任第二野战军情报处处长,随部进军西南,参加了解放云贵川的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柴成文的人生迎来新的征程,从军事战场转向外交与国际谈判舞台。1950年7月,他出任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政务参赞。1951年7月,参加了板门店谈判,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秘书长、上校联络军官、少将谈判代表。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订后,任停战委员会委员,并与赵勇田合编出版了《抗美援朝纪实》一书,为这段历史留下珍贵记录。柴成文先后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3枚二级国旗勋章。
  1955年4月,柴成文出任中国驻丹麦王国特命全权公使,为中丹两国关系发展搭建桥梁。1956年4月,调任总参情报部副部长。1969年6月,任国防部外事局局长,同年10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参加中苏谈判,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展现出高超的外交智慧与坚定的立场。1960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11年,柴成文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从学生时代的爱国呐喊,到革命岁月的浴血奋战,再到和平时期的外交担当,柴成文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