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长可(右一)与执法队员在基层巡查违法占用耕地情况。(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新理 通讯员 水 涛 陶文友
自从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综合执法大队队长谭长可当选新蔡县人大代表以来,他始终牢记职责使命,扎根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建言献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责任担当,在推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发展中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谭长可履职路上的座右铭。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谭长可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常说:“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政治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岗位职责。只有真正走进群众,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
谭长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日常工作中,他利用一切机会与群众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无论是执法巡查途中,还是下班休息时间,他总是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厚厚的笔记本,一本记录着执法工作的情况,另一本密密麻麻记满了群众反映的问题。
“谭长可特别平易近人,从来没有架子,我们有什么困难都愿意跟他说。”李桥回族镇村民李树和说。2024年,有群众反映集镇部分路段夜间照明不足,存在安全隐患。谭长可得知后立即进行实地调研,并形成代表建议提交给镇政府。在他的推动下,集镇路面上新增了30盏路灯,群众夜间出行安全得到了保障。
作为综合执法大队队长,谭长可深知执法队伍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执法工作不仅要依法,还要有温度。”这是谭长可经常对队员们说的一句话。他加强执法队伍管理,明确职能职责,组织全体执法人员经常性学习《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规范》,并将规范作为日常执法行为的指南。“谭队长不仅对我们要求严格,自己也以身作则,始终冲在工作第一线。”执法大队队员小张说。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警示教育和不同形式的学习教育,执法队员们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耕地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谭长可深知这一点,在工作中严格落实“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联动监管作用,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坚持“露头就打、出土就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去年夏天,谭长可带领执法队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处基本农田上有违法建设迹象。他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报告。在查明情况后,他带领执法队员依法对违法建筑进行了拆除,并监督对土地进行复耕处理。
“执法不是目的,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才是根本。”谭长可说。通过持续共同努力,李桥回族镇的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该镇没有发生重大违法占用耕地案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李桥回族镇位于新蔡县边缘,长期以来,马路市场问题突出,占道经营现象严重,不仅造成交通拥堵,还存在安全隐患。谭长可将这一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组织开展整治马路市场的专项行动。
整治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不少摊贩对整治工作不理解、不配合。谭长可没有简单采取强制措施,而是带领队员们多渠道广泛宣传,向村民和摊贩们详细说明整治的目的和意义,争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他们摆摊也是为了生计。”谭长可组织人员对违规摊贩进行耐心劝导,讲明占道经营的危害和后果,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摊贩们寻找合适的经营场所。在他的努力下,大多数摊贩主动将摊位搬离道路,进入指定的市场区域经营。
“执法不是冷冰冰的处罚,而是要有温度的服务。”谭长可经常这样告诫队员。他推动执法大队转变工作理念,从管理型执法向服务型执法转变,践行清正廉洁执法、公正执法、有温度的执法。在一次整治违规占道经营的行动中,谭长可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摆摊卖菜。了解到老人家庭困难,靠卖菜维持生计后,他没有简单地处罚了事,而是主动帮助老人联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为老人争取到了一个免费的摊位。老人感动地说:“谭队长真是个好干部,为我们老百姓着想。”
这样的事例在谭长可的工作中不胜枚举。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继续扎根群众,把百姓的‘小事’当作履职的‘大事’,为新蔡县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谭长可坚定地说。
如今,李桥回族镇的街道变得宽敞整洁,交通畅通无阻,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