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代廷伟 通讯员 杨理想)“检察官叔叔,我正在努力学习,闲暇时还帮家人干农活,感谢你们对我的教导。”近日,17岁的帮教对象小张(化名)打来电话,向新蔡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诉说自己最近的状况。
半年前,小张因一时贪念,抱着侥幸心理伙同他人参与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该院经全面调查,考虑到小张系初犯、偶犯,且具有悔罪表现,依法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设置六个月考验期。
考验期内,该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与司法社工为小张制订了“三位一体”个性化帮教方案,帮教工作聚焦开展案例分析与视频普法相结合的法治教育,检察官和司法社工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家长微信群并组织线上亲职讲座,实现家庭教育指导常态化。采用“谈心谈话+亲职教育”双向沟通模式,同步引导小张树立正确价值观。司法社工建立动态成长档案,定期评估并优化帮教措施。
帮教过程中,小张因家庭经济压力而再次萌生辍学念头。检察官与司法社工立即介入,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其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同时与家长深入沟通改变教育方式。针对其经济困难,帮教小组帮小张争取到食堂的勤工俭学岗位,既解决实际困难又保证学业延续。如今,小张不仅坚持在校学习,还利用课余时间在食堂工作,假期主动回家务农。这一转变既减轻了家庭负担,也让小张体会到劳动的价值,逐步建立了长远、正向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检察官介绍,许多未成年人犯罪同小张一样,往往都是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偷小摸行为开始。起初,他们或许只是出于好奇、贪小便宜或者受他人蛊惑,但随着一次次得手,胆子逐渐变大,犯罪的数额也越来越多,最终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无疑会为社会治安埋下诸多隐患;从个人角度而言,也可能会彻底改变一个孩子原本的人生轨迹和发展方向。
据悉,该院将继续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以法律威严震慑犯罪,以司法温度传递关怀,以爱心浇灌成长之花,努力让每名迷途少年都能在司法关怀中重拾方向,在法治阳光下绽放青春光彩,真正实现从“罪错少年”到“阳光少年”的蜕变,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平安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