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4日
爬头寨战斗告捷
新四军爬头寨战斗打开豫南抗战新局面
    爬头寨战斗革命烈士陵园。

    爬头寨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本报记者 张 锟


  1944年秋,豫南京汉铁路西侧的崇山峻岭间硝烟渐起。新四军豫南游击兵团遵照“巩固路东,开辟路西”战略方针,跨越封锁线,向确山、泌阳、桐柏地区挺进。这支英勇的队伍肩负着恢复竹沟抗日根据地、开辟京汉铁路西抗战新局面的历史使命,在敌伪顽势力交织的复杂环境中,以一场震撼豫南的爬头寨战斗为突破口,揭开了敌后抗日根据地重建的壮阔篇章。
  自1939年“确山惨案”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被迫撤离竹沟,豫南京汉铁路西地区沦为敌伪顽势力盘踞之地。日军在铁路沿线重兵驻守,地方顽匪与日军勾结残害百姓。
  1944年9月,豫南游击兵团司令员黄霖率主力越过京汉铁路,首战截获日军运输部队药品5万多件,随后在确山、泌阳、驻马店之间的蚁蜂擂鼓山一带开展游击,伺机打击敌人。由于路西敌伪顽林立,局面复杂,豫鄂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决定增派武装力量进入河南,尽快打开京汉铁路西局面。10月初,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三十八团三营与豫南游击兵团在确山木锨岗会师。10月14日,中央军委明确指示:“派到豫南的部队应坚持进行活动,建立据点,并设法与皮徐支队取得联系。”据此,中共豫南工委和豫南游击兵团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孤山冲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
  孤山冲是全民族抗战初期竹沟根据地中心区,“确山惨案”发生后,这一带被顽匪张明太盘踞。新四军挺进京汉铁路西后,张明太疯狂破坏群众运动,成为建立根据地的最大障碍。
  10月20日夜,新四军兵分两路隐蔽急行军,对爬头寨形成四面包围。10月21日拂晓,战斗打响。三十八团三营七连、九连先后发起两次进攻,遭敌机枪与滚石阻击,战斗陷入僵持。下午4时,四十五团二营驰援到位,部署西南防线防敌突围。下午5时30分总攻开始,重火力集中轰击爬头寨北门。在猛烈的炮火下,北门终于被轰塌。部队乘胜追击,爆破组用手榴弹摧毁内寨3个碉堡。此战将张明太匪军3个中队全部歼灭,解救被掳妇女40多人,震动整个豫南。日伪与国民党驻军纷纷缩回县城严守,再不敢轻举妄动。开明人士高章亭、王子玉等率部与新四军合作接受改编,豫南游击兵团迅速壮大。
  爬头寨战斗胜利后,中共豫南工委和豫南游击兵团指挥部移驻孤山冲,先后建立了确泌桐和信确两个县级民主政权,初创京汉铁路西抗战新局面。
  1944年10月,中共确泌桐县委、县行政委员会和县武装总队在孤山冲成立。县行政委员会下设多科室与工作队,领导各区乡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动员青年参军。群众抗日热情高涨,县武装总队迅速扩编为4个连600多人。到1945年初,确泌桐边区县的地方武装发展至2000多人。
  与此同时,信确边区抗日力量同步发展。豫鄂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组建淮北支队,由戈平、蔡云生率领北渡淮河进入信确桐边界。1944年10月,中共信确县委、县行政委员会和县武装总队在信阳境的宋冲和吴家尖山一带建立。淮北支队收编地方进步武装后,改编为信确游击总队。1945年,信确行政委员会改为抗日民主政府,全力保障部队供给、输送兵员与军用物资。
  1944年11月,中共河南省工委成立,新四军第五师副政委任质斌兼书记,豫南游击兵团改称河南挺进兵团,黄霖任司令员,下辖4个挺进团。在中共河南省工委和河南挺进兵团的领导下,豫南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反“围剿”斗争,横扫豫南敌伪顽势力,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

  

痛歼日寇 横扫伪顽
八路军南下支队挺进豫南力挽狂澜
本报记者张锟


    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

  1945年新春,肩负党中央“绾毂中原、南下华南”战略使命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历经4000多里征程抵达豫南。这支由王震、王首道率领的英雄部队,在短短一周内连创佳绩,以凌厉攻势横扫敌伪顽势力,为豫南抗日根据地巩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瓦岗初战 锐不可当显神威
  1944年11月,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这支由3800名八路军三五九旅主力和900多名地方干部组成的精锐之师,共产党员占比达70%,战斗力极强。1945年1月中旬,部队抵达豫南,计划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此前,新四军第五师副政委任质斌已进驻孤山冲接应,并部署部队策应。
  1945年1月16日,南下支队行至确山鸭口时,发现日军在瓦岗街烧杀抢掠。王震当即下令进攻,日军猝不及防死伤过半。战士们猛冲敌阵,几名逃窜至农舍的日军被手榴弹歼灭,钻进茅草丛的敌人则被战士们以火攻聚歼。不到一小时的战斗,共歼灭日军30多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30多支及大批军用物资。瓦岗首战告捷,极大振奋了当地群众。
  随后,部队进抵孤山冲雷寨与河南挺进兵团会师。为确保安全通过平汉铁路南下大悟山,部队迅速部署防御:一大队警戒平汉铁路,占领大冲口和小庄以东山梁为主阵地;二、三大队警戒明港方向;四大队警戒竹沟、瓦岗方向,严阵以待敌人反扑。
  铁路阻击战 浴血奋战破合围
  瓦岗受挫的日军迅速调集重兵报复。1月19日,日军在平汉铁路一线集中7个大队1300多人,加上各据点伪军2000多人,兵分三路夹击南下支队:一路由新安店、李新店西进,一路由明港北上,一路由确山、邢店南下,气势汹汹扑向根据地。
  下午2时许,五六百名日军组成战斗队形逼近大冲口、小庄以东山梁阵地,近千名伪军尾随其后。南下支队一大队指战员利用积雪进行天然伪装,日伪军行进至数十米内仍未发现阵地部署。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二连、五连的步枪、轻机枪及4挺重机枪同时开火,手榴弹如雨点般落入敌群,日军瞬间被打得晕头转向,狼狈溃退,阵地前留下数十具尸体。
  不甘失败的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接连组织第二次、第三次进攻,均被南下支队奋勇击退。随后,日军强令伪军冲锋,伪军连续4次进攻,每次尚未抵达日军先前到达的位置,就被密集火力打得抱头鼠窜。这场阻击战的胜利,粉碎了日伪军的合围企图,保障了部队侧翼安全,充分展现了南下支队的顽强战斗力。
  阻击战胜利后,南下支队在任质斌、黄霖陪同下越过平汉铁路,进入京汉铁路东汝正确地区。此时,国民党豫南挺进军正大规模进攻汝正确抗日根据地,京汉铁路东指挥部及当地军民在顽军的重兵包围中浴血奋战。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南下支队立即决定挥师东进,支援根据地军民的反顽斗争。
  联手反顽 捷报频传振河山
  1月21日,南下支队在兰青店与京汉铁路东指战员会合,本着“有理、有利、有节”原则,集中数千兵力、数百挺轻重机枪,兵分几路向陡沟、北魏庄、孙庄等地顽军发起大反攻。当日上午,反攻战役全面打响,北魏庄、孙庄的顽军被分割包围,陷入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经过一上午激战,北魏庄、孙庄等地顽军被迅速歼灭。
  下午,部队包围陡沟镇,国民党豫南挺进军第二十纵队一部凭借寨墙负隅顽抗,南下支队连攻半日未克。次日上午,300多名增援部队携迫击炮赶到,经数次猛攻从西北角冲入镇内,与顽军展开巷战。第二十纵队王勉夫支队死伤惨重,残部向东溃逃。
  在南下支队主力反攻的同时,黄霖率领河南挺进兵团二团、三团及分区独立团也投入战斗。京汉铁路东中心县委和汝正确县委带领地方武装紧密配合,向老店一带顽军展开攻势,先后在老店、潘庄、陈庙、二陈庄等地击溃国民党豫南挺进军第十五纵队袁家政支队和正阳县大队等部。
  历时六昼夜的反顽斗争,共毙伤顽军400多人,俘虏数百人,彻底粉碎了顽军进攻企图,保卫了汝正确抗日根据地,极大振奋了军民斗志。
  1月23日,南下支队渡淮河南下,在信南与李先念、陈少敏等胜利会师。南下支队虽在豫南转战仅一周时间,却以英勇善战的雷霆之势横扫敌伪顽势力,取得连战连胜的辉煌战绩。这一胜利不仅极大鼓舞了豫南人民的抗日斗志,为当地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注入强劲动力,更对敌人形成了强大震慑。与此同时,南下支队还精心挑选部分干部留在豫南,充实到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中,有效健全了当地抗日组织体系,为豫南地区抗日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孤山冲筑牢绾毂中原红色堡垒
本报记者 王家恒


    孤山冲革命旧址群。
    孤山冲地图。

  1944年寒冬,新四军第五师豫南游击兵团强渡淮河的枪声,划破了豫南沉寂的天空。中央“发展河南”的战略号角,自此在烽火中激荡回响。
  短短数月,在驻马店党组织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这支最初千余人的部队浴血奋战,奇迹般收复了信阳北部、正阳、汝南、上蔡、泌阳、桐柏等淮河北岸辽阔土地,一座以孤山冲为核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巍然矗立于中原腹地。
  深山密林中擎起战略支点
  孤山冲,这条深藏于确山石滚河的狭长地带。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就是3年游击战争鄂豫边红色游击根据地区域,在全民族抗战初期更成为竹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堡垒。历史的选择,让孤山冲再次肩负起绾毂中原的重任。
  为发展河南大好形势,进一步扩大豫南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早日实现中央绾毂中原的战略意图。1944年12月,新四军第五师副政委任质斌肩负着豫鄂边区党委的重托,率精干部队抵达孤山冲。他带来的不仅是增援力量,更是明确的方向:决定以孤山冲为基地,建立巩固豫南抗日根据地,同时乘胜向豫中地区敌后发展。
  接着中共河南省工委又分别召开了统战、政权等一系列工作会议,同时在路西建立中共路西中心县委,杨玉璞任书记,周庆鸣任指挥长,领导信确和确泌桐敌后党及抗日军民坚持路西斗争,巩固和扩大以孤山冲为中心的根据地。
  1945年1月,随着黄霖司令员率主力向豫中嵖岈山挺进,中共河南省工委决定在孤山冲建立豫南地委(后称豫鄂边四地委)、专署和军分区,韩东山、黄霖、娄光琦等军政干才齐聚于此。至此,平汉路两侧的路东、路西中心县委及汝正确、汝上遂、确泌桐、信确4个边区县委,泌阳、桐柏、淮南3县在其领导下焕发新生。
  建立起政权经济人才熔炉
  中共豫南地委成立后,全面开始领导豫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巩固、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
  各县“三三制”区乡政权纷纷建立,政权机构迅速完善,县委设组织、军事、统战、政权四部,县行政委员会建立职能部门。
  同时,百人规模的粮赋工作队深入乡间,以“自报公议”创新方式推行“亩征十斤粮、三尺布”政策,既保障军需又不伤民本。
  地委动员青年参军、组织群众支前、开展防匪锄奸——这套扎根基层的政权体系,为根据地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民心长城。
  新四军第五师挺进河南的壮举,点燃了无数青年的报国热血。特别是以确山孤山冲为中心的豫南抗日根据地创立后,大批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奔向这里。
  1945年1月初,土寨山村,豫南地委和军分区创办的军政教导队迎来近400名怀揣理想的学员。2月,地委决定将教导队改为豫南抗日军政学校,抗大毕业的骨干担任各队负责人。600多名青年在此淬火成钢,毕业后如星火撒向第五师各部及豫南各县,成为支撑根据地的坚实脊梁。
  军民齐心烽火利刃克强敌
  和平建设与浴血奋战始终交织。
  1945年初,敌伪顽势力对蓬勃发展的豫南根据地发动疯狂反扑。1月,日军调动5个据点5000兵力“围剿”河南挺进兵团主力。确泌桐县委发动群众,配合县总队展开游击周旋,成功掩护主力回师孤山冲。
  2月4日,更大的危机降临。国民党第五十五军2个营、确泌保安团及别廷芳部共2000多人,乘挺进兵团主力远征豫中之际,兵分三路猛扑孤山冲腹地。在第五师参谋长刘少卿指挥下,确泌桐地方部队依托山险顽强抗击。代家沟、柳家沟阵地前,300名士兵在冲锋号中跃起反击,孤山冲的乡亲们手持铡刀、长矛,紧随战士冲向敌阵。军民同心,顽军瞬间崩溃。此役歼敌2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孤山冲保卫战赢得辉煌胜利。
  堡垒,在战火中越铸越坚。1945年3月,挺进兵团攻克确山任店日军据点,歼日军1个大队;4月,信确县总队配合新四军挺进兵团一团消灭申阳台顽军,使边区根据地与豫南、豫中根据地连接成片。
  7月,豫鄂边四地委和四分区决定拔掉日军在竹沟的据点,命令四分区警卫营配合确泌桐县总队围攻竹沟。日军被围困半月余,见救援无望,便向确山方向突围。确泌桐县总队和各区中队全力截击追杀,毙伤敌人大半,竹沟镇的伪军全部缴械投降。随后,中共确泌桐县委、县行政委员会召开万人祝捷大会,庆祝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重镇重回人民怀抱。
  孤山冲,不仅是插入敌后的尖刀,更是政权建设的模板、经济自给的典范、人才锻造的熔炉。这座用信念铸就的红色堡垒,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丰碑上。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策 划:郑 刚 王振江 统 筹:刘华山 李铁军
  资料来源: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