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佳瑞 通讯员 李 磊 王 勇
连日来,豫南地区持续高温天气,平舆县秋粮生产面临严峻挑战。为确保秋粮丰收,平舆县委、县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组织19支“农+电+水”联合服务队,检修机井3200多眼,调度抗旱机械8000多套,全力打响抗旱保秋攻坚战。
精密调度:科学统筹保灌溉
旱情发生后,平舆县多部门联动构建高效调度体系,推动资源精准落地。气象部门24小时密切监测云图,不放过任何增雨机会;农业专家穿梭于田间地头,通过微信、广播等方式,将防灾技术信息传递给千家万户;水利部门优化水库、河道、机井水资源配置,确保用在关键处。
在杨埠镇王美村,该县农业农村局机井维修队队长吕德明正满身泥泞在井口紧急抢修。该局负责人介绍,为保障机井高效运行,平舆县采取灵活且高效的维修策略,针对机井出现的小问题,利用微信视频远程指导解决;一旦遭遇机井大故障,维修人员会即刻奔赴现场。目前,该县已构建起动态管护台账,专业队伍携手社会力量协同合作,全力打通灌溉的“最后一米”。
干群同心:携手并肩战旱情
旱情持续之际,党员干部成为田间地头群众最坚实的依靠。李屯镇负责人带领干部逐村进行“拉网式”旱情核查,积极安排抢修故障机井、协调灌溉用电、指导打机井及清理渠道;杨埠镇负责人蹲在机井旁,仔细检查水泵运行情况,面对村民对水源不均、设备短缺的担忧,当场调配流动水泵予以支援;老王岗乡党委、乡政府组织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在汝河故道开挖沟渠310米,3台大功率抽水机不间断作业,滋润农田1300多亩……
“干部尽心尽力,大家再不行动就说不过去了。”李屯村村民王大举的话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一支支抗旱互助队、党员帮扶队迅速在田间地头集结。李屯镇组织志愿者开展“一对一”帮扶灌溉活动,万金店镇干部到辖内帮助困难户抗旱,双庙镇成立志愿队伍帮扶无劳动能力群体……干群携手并肩、挽起裤腿奋战的身影,成为烈日下最动人的画面。
智慧破局:创新举措显成效
面对旱情,平舆县以“低成本高效解困”“技术+经验融合”的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多维度激活抗旱效能。
该县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开辟水源:在玉皇庙乡郑营村,“新老机井联动”的创新方案脱颖而出。针对老旧机井不通电的问题,村干部从新建高标准农田机井引接电源,利用开沟机将电缆埋入地下,不仅解决了灌溉用电难题,还消除了安全隐患,且成本较低。射桥镇科学选址新打机井,同时为老旧机井全面“体检”维修;万冢镇、阳城镇鼓励群众在田头开挖小灌井;万金店镇协调移动灌溉设备,多渠道保障供水。
在干渠流经的李屯镇前岗村,水流监测队实时巡查,工作群里同步更新水位、流速数据,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水来了,心里终于踏实了。”60岁的王占国看着汩汩清流流入自家玉米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宿鸭湖水库开闸放水后,李屯镇已有1000多亩秋作物喝上“及时水”,种粮大户邱运华看到上百亩秋作物旱情得到缓解,也喜笑颜开。
至目前,平舆县135万亩秋粮已完成首轮灌溉,部分田块浇灌2至3次,卷曲的玉米叶逐渐舒展,干裂的田垄被水流缝合。
抗旱攻坚仍在继续,平舆县四个班子牵头的调度机制高效运转,白天掌握一线实情,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玉米、芝麻、花生等秋作物长势及土壤墒情,详细了解灌溉设施运行、水源调度及抗旱措施落实情况;夜晚则在灯火通明的县委常委会议室召开调度会,逐一梳理各乡镇(街道)的机井使用、灌溉机械数量、新打小灌井数量、已浇亩数、资金使用等情况,对当天发现的问题会商解决并转化为次日行动依据。
党群同心、不舍寸土,平舆县正以汗水和智慧践行“坚定夺取秋粮丰收”的承诺。这不仅是对每一粒粮食的珍视,更是对民生的深情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