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付生)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让秋作物面临考验,抗旱保秋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为守护秋粮安全,近日,驿城区迅速部署,统筹调动各方资源,打出“组合拳”。一场干群同心的抗旱保卫战在田间地头全面打响。
驿城区召开抗旱保苗紧急会议,建立“责任组长包村、村干部包组、网格员包户”的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具体到人、落实到田,详细了解当前抗旱工作面临的困难和群众诉求,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抗旱工作高效开展。
诸市镇积极组织群众利用一切可用水源,就地就近进行灌溉。邀请农技专家“把脉问诊”,指导群众铺设遮阳网,有效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推广喷施高效叶面肥,提升农作物自身抗旱能力。
为科学调度资源,保障灌溉需求,诸市镇成立12支服务队,全面排查、维修灌溉机井;疏通河道,保障群众灌溉需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面对严峻旱情,群众心急如焚。香山街道迅速响应,立即召开抗旱工作专题部署会议,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抗旱工作。针对香山天坑水源相对充沛的实际情况,该街道充分挖掘天坑蓄水潜力,紧急架设4000瓦大功率潜水泵实施取水作业,通过输水管网把水输送至临时搭建的蓄水池,有效满足周边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面对持续高温,胡庙乡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密切关注水库放水情况,扎实做好准备工作,疏通干渠、河道,清理沟渠内的淤泥、秸秆,确保后期灌溉有序进行。
板桥水库开闸放水后,胡庙乡及时发布放水消息,组织群众浇灌农田。相关负责人带领工作人员,在河道沿线巡查,了解水位情况,确保放水过程安全、顺畅。
胡庙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紧盯抗旱保秋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调配水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全面排查土壤墒情,保障农田水利设施高效运转,做到应浇尽浇、能浇尽浇。
当前,秋作物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花生正处于开花下针期,都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连续高温干旱导致土壤墒情较差,如何科学应对?驿城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植保站主要负责人给出建议:“广大农民朋友在浇水时避开中午高温时期,防治田间虫害注意交替用药、轮换用药,打药时间最好选择在17时以后和9时之前。”
“节约每滴水就是保障每粒粮食”。当前,正值秋粮生产关键节点,驿城区举全区之力,切实肩负起确保秋粮丰产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重要使命,把这一重任转化为抗旱保秋的实际行动,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