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锟
“目前,粮食收购公司运营得很好,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一切都离不开你们的全力帮扶。”近日,面对平舆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定期回访,家住郭楼街道的史某感慨万千。谁能想到,这位带领乡邻致富、热衷公益活动的创业先锋,曾是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如今,他不仅实现事业逆袭,还多次为困难户捐赠物资、资助困难学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破茧重生的力量。史某的蜕变,正是平舆县创新社区矫正工作、助力特殊群体重塑人生的生动缩影。
在平舆县,社区矫正工作正经历从“底线管控”到“价值重塑”的深刻变革。通过创新构建“精细管理+精准帮教+智慧矫正”“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平舆县实现社区矫正接收建档率、监管矫正率、心理健康评估率等 6项核心指标全覆盖,用法治温度为特殊群体架起回归社会的桥梁。
精细管理 筑牢安全防护屏障
“我们不仅要守牢安全底线,还要助力矫正对象重启人生。”平舆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主任冯学涛介绍,今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化监管模式,开展远程视频抽查1200多人次、上门走访谈话430多次。这些数据彰显着平舆县社区矫正工作从“管得住”到“矫得好”的跨越升级,更见证着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
制度创新成为精细管理的核心引擎。该中心构建全链条动态监管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矫正对象罪错类型、风险等级和日常表现,识别重点人员,组建由司法干警、公安民警、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和家属构成的矫正小组,实行“一人一策”精准管控;重大节点前,启动“风险预警—分级响应—动态跟踪”机制,严格落实提级管理和日调度、零报告制度,确保重点人员监管“零盲区”。
在执行环节,该中心紧盯调查评估、交付接收等重点环节,有效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通过“日排查、周小结、月研判”,高效处置逾期预警信息,真正实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牢”。
精准帮教 点亮新生希望之光
职业技能培训成为打开矫正对象新生之门的“金钥匙”。今年3月20日,该中心举办首期电子商务师专题培训班,30名学员通过系统学习掌握网店运营、直播带货等实用技能。该中心还将推出家政服务、建筑防水等3类培训项目,计划年内覆盖150人次,助力矫正对象实现“培训即就业”。
心理健康教育同步发力。该中心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大课堂,为60多名矫正对象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建立“筛查—干预—跟踪”长效机制,成功化解1例高危心理风险。
此外,该中心依托县红色文化馆、敬老院、福利院等场所,建成社区矫正教育基地3个、公益活动基地6个、就业基地3个,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开展现场教育、公益劳动、集中学习等活动,同时为矫正对象排忧解难,让矫正对象感受到法治的力度与温度。
智慧矫正 打造数字监管引擎
平舆县投资建成省级智慧矫正中心,实现矫正对象轨迹、执法场所、指挥调度“三个可视化”。全县社区矫正实现“豫在矫”APP、“豫矫通”APP全覆盖,日常管理业务轻松掌上办。电子围栏、实时定位等技术构建全天候、无死角监管网络,推动监管模式从“人盯人”向“数据管”升级。
教育帮扶插上“智慧翅膀”。该中心创新推出线上学习积分制,依托一体化平台开展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实用技能等集中学习。同时,打通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平台,与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形成协同高效的智慧矫正生态。
从刚性管理到柔性帮扶,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治理,平舆县正以“三位一体”创新实践,书写社区矫正工作的崭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