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8日
肉兔“蹦出”致富产业
本报记者 王家恒
  近日,记者走进驿城区华兴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场,一股浓郁的青草气息便扑面而来。饲料加工区内,机器沉稳低鸣,混合均匀的颗粒饲料倾泻而下;隔壁兔舍里,雪团似的兔子挤在笼前,咀嚼声汇成一片细密的沙沙声。
  “我们的家底可不薄!”养殖场负责人李进园指着身后,语气里透着自豪。1.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育种基地、6座高效运转的养殖棚舍、栏内3万多只膘肥体壮的肉兔正待出栏。
  兔舍深处,年轻的技术骨干刘飞正俯身笼前,指尖灵巧地翻检着兔耳,目光专注如精密仪器。他身后,工人穿梭忙碌,投喂、检查、记录,一切井然有序。“专业人才,就是咱企业腾飞的翅膀。”李进园坦言。如今,华兴农牧30多名员工组成的团队,正驱动着养殖规模持续攀升、技术不断精进。
  一只兔子,在这条延伸的产业链上,正释放出令人惊叹的富民能量。
  “我们向50多家本地养殖户稳定提供优质种兔、保价回收商品兔,再加上技术支持,帮他们户均年增收2.8万元。”李进园介绍,这份带动力量,让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不仅如此,华兴农牧“敞开大门”,将周边农户田间的花生秧、麦秸秆等尽数收购,加工成优质饲料“点草成金”。仅此一项,就让每户村民每季度增收近500元。
  在装车区,一辆辆冷链车频繁驶离,载着“驿城兔”的美味奔向川渝、闽粤、广西等市场。
  从无人问津的秸秆到身价倍增的饲料,从精心养育的肉兔到连接千家万户的餐桌,华兴农牧正以一条日益强韧的产业链,将周边的农户紧密编织进共同奋斗、共享成果的乡村振兴之网。